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血液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血液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贫血的危害主要涉及器官缺氧、免疫功能下降、心血管负担加重、认知功能受损及妊娠并发症风险增加。贫血可能由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慢性疾病、遗传因素或失血等原因引起。

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使全身器官组织供氧不足。长期缺氧可能引发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缺血、脑功能减退。慢性肾脏病或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时,缺氧危害更显著。
缺铁性贫血会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增加感染风险。儿童贫血可能影响疫苗接种效果,术后贫血患者伤口愈合速度延缓。长期贫血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高。
贫血时心脏需加速泵血代偿供氧不足,可能导致心率增快、心脏扩大,严重者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原有冠心病患者贫血会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死亡风险增加。

脑组织对缺氧敏感,儿童缺铁性贫血可能影响神经髓鞘形成,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老年人贫血与痴呆风险相关,孕妇贫血可能影响胎儿脑发育。长期中重度贫血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表现。
妊娠期贫血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抑郁风险,重度贫血可能导致胎盘灌注不足引发胎儿窘迫。缺铁性贫血孕妇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叶酸缺乏性贫血可能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

贫血患者需保证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食物的摄入,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重度贫血或病因不明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