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183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黄疸可能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溶血性疾病、肝胆疾病、胆道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可能伴随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1、胆红素代谢异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有关,表现为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早产儿更易发生,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通过增加喂养频率、蓝光照射可促进胆红素排泄。病理性黄疸需排查感染等因素,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或苯巴比妥片干预。

2、溶血性疾病

ABO溶血、蚕豆病等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患者除黄疸外可能出现贫血、酱油色尿,急性溶血时可伴随寒战高热。需紧急处理时可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免疫反应,严重者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3、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细胞受损,表现为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患者常有乏力、厌油症状,查体可见肝掌蜘蛛痣。治疗需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保护肝细胞,合并感染时加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

4、胆道梗阻

胆总管结石、胰头癌等引起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皮肤瘙痒、陶土样便。影像学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需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必要时行ERCP取石或胆肠吻合术解除梗阻。长期梗阻可能继发胆汁性肝硬化。

5、遗传代谢性疾病

吉尔伯特综合征、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等先天酶缺陷,表现为慢性间歇性黄疸。吉尔伯特综合征患者疲劳时加重,一般无须治疗。Ⅱ型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需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片诱导酶活性,严重者考虑肝移植。

出现黄疸需监测尿便颜色变化,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母乳喂养新生儿应保证每日8-12次哺乳,促进胆红素排出。成人患者戒酒并限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筛查肝癌。皮肤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替代抓挠,保持指甲清洁防止感染。所有病理性黄疸均需就医明确病因,不可自行服用退黄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