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牙周炎的四大原因的详细讲解
口腔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关键词: #牙周炎
口腔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主要由食物残渣和细菌组成。牙菌斑中的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和毒素,长期刺激牙龈可引发牙龈炎,进而发展为牙周炎。牙菌斑堆积与口腔清洁不彻底有关,建议每天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牙结石是钙化的牙菌斑,多沉积在牙龈边缘和牙缝处。牙结石表面粗糙,容易吸附更多细菌,其机械刺激会加重牙龈炎症。牙结石无法通过刷牙清除,需要专业洁牙治疗。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洁牙,预防牙结石形成。

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关系异常或不良修复体可能导致个别牙齿承受过大咬合力。长期过大的咬合力会使牙周膜损伤,加速牙槽骨吸收,促进牙周炎发展。对于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炎,需要进行咬合调整或正畸治疗,必要时可制作咬合垫保护牙齿。
糖尿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龈微循环障碍,更容易发生牙周炎且进展较快。对于这类患者,需要控制原发病的同时加强口腔护理,定期进行牙周治疗。

预防牙周炎需要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饮食上应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吸烟者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周组织损伤。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牙周炎进展。定期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牙周问题,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清洁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