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防治
小儿五官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小儿五官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局部用药、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等方式防治。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黏膜损伤、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每日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避免损伤黏膜。哺乳期婴儿的奶瓶、奶嘴需每日煮沸消毒,成人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餐后用淡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抑制真菌繁殖。口腔干燥者可适量饮水或使用人工唾液喷雾。
减少精制糖及发酵食品摄入,避免促进真菌生长。适量增加无糖酸奶、大蒜等含天然抗真菌成分的食物。婴幼儿喂养后需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成人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需补充含益生菌的食品。
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擦患处,每日3-4次。克霉唑口腔贴片可缓慢释放药物,适用于成人顽固性病灶。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改变口腔pH值,抑制真菌定植。用药期间避免吞咽药物,婴幼儿需家长协助涂抹。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HIV感染者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压力过大者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1-2周防止复发。婴幼儿每周检查口腔黏膜,成人每月自查舌苔及颊黏膜。反复发作者需排查HIV感染、血液病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用药后需及时漱口。

鹅口疮患者日常应选择软质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米粥,避免过热或过酸饮食刺激创面。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治疗乳头真菌感染,人工喂养者每次使用后彻底消毒奶具。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定期进行口腔真菌筛查,糖尿病患者建议每3个月检查口腔状况。出现黏膜出血、疼痛加剧或发热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