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发病原因包括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免疫力低下、合并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肺结核通常表现为咳嗽、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可通过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等方式确诊。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长期共处或接触其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密闭环境中感染概率显著增加。建议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确诊后需隔离治疗并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增加结核菌活化风险。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咳嗽伴乏力症状,需联合抗结核治疗与基础病控制,例如使用乙胺丁醇片联合胰岛素调节血糖。
尘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基础病变会破坏呼吸道防御机制。此类患者感染结核菌后易发展为空洞型肺结核,表现为咯血、胸痛,需配合链霉素注射液与氧疗进行综合干预。

长期缺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儿童或老年人因饮食不均衡更易发病,需加强营养支持并联合利福喷丁胶囊等药物治疗,同时补充乳清蛋白粉和复合维生素。
HLA-DRB1等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对结核菌的清除能力。有家族史者出现持续午后低热时应警惕,需早期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确诊后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如卫非特进行规范治疗。

预防肺结核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咳嗽患者密切接触,规律作息并保证膳食均衡。高危人群可接种卡介苗,出现咳嗽超过两周、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药物疗程,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