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如何传染的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直径1-5微米的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引发感染。这种传播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风险更高,如家庭、学校、监狱等集体居住场所。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飞沫核中的细菌在适宜温湿度下可存活较长时间,随气流扩散至较远距离。医院、养老院等公共场所若未做好通风消毒,可能成为传播高风险区域。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或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可降低传播概率。
孕妇患活动性肺结核时,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中的血液接触传染给胎儿。新生儿也可能通过吸入含菌羊水或产后密切接触感染。这类传播概率较低但后果严重,孕期规范治疗和新生儿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阻断。

饮用未经消毒的含菌牛奶或乳制品可能引发肠结核。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消化道黏膜侵入人体,这种情况在牧区或食品安全监管不足地区较易发生。巴氏消毒法可有效杀灭牛奶中的结核杆菌,避免此类传播。
接触被患者痰液污染的衣物、餐具等物品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可能通过眼结膜或口腔黏膜感染。结核杆菌在干燥痰液中可存活数月,但此类传播需要特定条件,概率远低于飞沫传播。规范处理患者分泌物和加强手卫生能有效预防。

预防肺结核传播需多管齐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佩戴口罩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及时处理分泌物。高危人群可接种卡介苗增强免疫力,但保护效果有限且随时间递减。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阻断传播的关键。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完成全程治疗以避免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