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肝炎及其传播方式

传染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57次浏览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肝脏持续6个月以上的炎症反应,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慢性肝炎可能由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需通过肝功能检测、病毒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1、血液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或血制品、使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等。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均可通过此途径传播,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微量血液即可导致感染。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医疗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2、母婴传播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概率较高。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概率较低,但仍需警惕。孕期规范筛查乙肝表面抗原,对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传播。

3、性接触传播

无防护的性行为可能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尤其存在黏膜损伤时风险更高。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交换传播。建议使用安全套降低风险,配偶或性伴侣应进行血清学筛查,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4、其他途径

纹身、穿耳洞等有创美容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传播病毒。日常生活中共用餐具、拥抱等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器官移植传播,但目前已通过供体筛查大幅降低风险。

5、非传染性病因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炎,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自身免疫性肝炎与遗传易感性相关,多见于女性,需通过抗体检测确诊。某些药物或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引发慢性肝损伤。

慢性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鱼肉、鸡蛋、西蓝花等。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部分患者可能需长期抗病毒治疗或肝移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