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孕妇如何护理
传染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传染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肝炎孕妇可通过调整饮食、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心理疏导、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药物损伤、酒精刺激、自身免疫异常、代谢障碍等因素引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护理。

肝炎孕妇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白等,每日可适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减少肝脏代谢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止食用生冷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合并腹水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
每2-4周需复查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妊娠中晚期增加胎儿超声检查频率,评估胎盘功能及胎儿发育情况。出现皮肤黄染加重、尿色加深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居家可每日测量血压并记录尿量变化。
严格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禁止自行服用中成药或保健品。抗病毒治疗需由感染科与产科医生联合评估,常用替诺福韦酯片等妊娠B类药物。出现皮肤瘙痒时可短期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家属应帮助孕妇缓解焦虑情绪,避免过度担忧影响胎儿。可通过孕妇学校学习疾病知识,参加温和的团体活动。出现持续失眠或情绪低落时,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干预。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阳光照射有助于改善情绪。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接触其他肝炎患者,家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产检时尽量选择人流量较少的时间段,就诊全程佩戴口罩。居住环境定期通风消毒,保持适宜温湿度。

肝炎孕妇需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久坐或剧烈活动。分娩前需提前与医院沟通肝炎病情,准备隔离产房。哺乳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喂养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联合免疫。出现食欲明显下降、持续乏力或胎动异常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