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有可能引发哪些并发症
              传染科编辑
              医点就懂
              
              传染科编辑
              医点就懂
              肝炎可能引发肝性脑病、肝硬化、肝癌、肝肾综合征、腹水等并发症。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肝性脑病是肝炎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血氨升高,影响大脑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行为异常、嗜睡等症状。治疗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严重者需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
慢性肝炎持续进展可导致肝纤维化并发展为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蜘蛛痣、脾肿大等症状。治疗需抗病毒如恩替卡韦分散片,配合安络化纤丸抗纤维化。晚期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癌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后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腹水等。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筛查至关重要。治疗包括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配合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

严重肝炎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发病机制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管收缩有关。治疗需扩充血容量,使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改善肾血流,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同时需积极治疗原发肝病。
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腹腔积液,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联合呋塞米片和螺内酯片利尿,严重者需腹腔穿刺放液。补充人血白蛋白可提高胶体渗透压。

肝炎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不过量。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氨水平,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出现嗜睡、呕血、尿量减少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