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传染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传染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慢性肝炎患者治疗时需注意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预防传染及心理调节。慢性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需长期综合管理。

慢性肝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免疫调节药物可能引起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中药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治疗时,应避免与西药成分冲突。
每3-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肝脏超声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若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甲胎蛋白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肝硬化患者应增加胃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频率。
绝对戒酒并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适量食用鱼肉、豆腐等优质蛋白。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但避免过度劳累。保证23点前入睡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乙肝、丙肝患者需单独存放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避免血液暴露。性接触时应使用避孕套,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孕妇患者需在产科和感染科共同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
长期治疗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加入病友互助小组等方式缓解压力。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病情变化,保持平常心沟通。若出现持续失眠、情绪低落需及时寻求心理科干预。

慢性肝炎患者日常可适量食用枸杞、红枣等药食同源食材,但须避免盲目进补。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食品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建议每季度与主治医生沟通治疗方案调整,建立长期随访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