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症状表现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胃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上腹疼痛、饱胀感、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胃病可能与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胃黏膜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

上腹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疼痛可能表现为隐痛、钝痛或烧灼痛,与胃酸刺激胃黏膜有关。胃炎患者疼痛多出现在餐后,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常见于空腹时。胃溃疡疼痛可能放射至背部,伴随反酸症状。急性胃黏膜病变可出现剧烈腹痛,需警惕胃穿孔风险。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疼痛持续加重时需就医。
餐后饱胀感多因胃排空延迟导致,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患者可能出现早饱现象,少量进食即产生饱腹感。慢性胃炎伴随胃动力不足时,食物滞留胃内会产生胀气。胃癌进展期可因胃腔狭窄出现持续性饱胀。日常应少食多餐,避免豆类等产气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胃动力。
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灼热感,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贲门松弛患者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可能引发咳嗽等食管外症状。长期反酸可导致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药物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严重者需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

频繁嗳气多与吞气症或胃内产气增多有关,功能性胃肠病常见此症状。进食过快、饮用碳酸饮料会加重嗳气,伴随腹胀不适。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酸缺乏可能出现腐败性嗳气。建议细嚼慢咽,餐后适当活动促进排气。可配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帮助消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进行根治治疗。
长期食欲下降伴体重减轻需警惕器质性病变,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厌食油腻表现。慢性胃炎因胃黏膜充血水肿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进食欲望降低。胃下垂患者餐后坠胀感会抑制食欲。建议选择易消化食物分次摄入,必要时检查胃镜排除恶性病变。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吸收。

胃病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5-6餐少量进食,选择蒸煮等清淡烹饪方式。避免过冷过热、腌制熏烤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症状,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出现呕血、柏油样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餐后立即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