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保健护理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保健护理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控制情绪压力、避免刺激因素和适度运动等方式。该疾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避免辛辣、油炸、过酸或腌制食品,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燕麦、瘦肉,有助于黏膜修复。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饭前大量饮水稀释胃酸。
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食后静坐或缓步行走30分钟,睡前3小时停止进食。建立固定的三餐时间,避免饥饱无常。午间可适当平卧休息,但不宜饭后立即平躺以防反流。
长期焦虑紧张会通过脑肠轴加重胃黏膜炎症。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每日进行15-20分钟放松练习。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进食,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保持社交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可减少尼古丁对胃黏膜血管的收缩作用。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塞来昔布胶囊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4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冬季运动时注意腹部保暖,可佩戴护腹带。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需长期坚持上述护理措施,定期复查胃镜观察黏膜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消瘦等警报症状应及时就医。可遵医嘱配合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但不可自行滥用抑酸药物。日常可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系,帮助识别个体化诱发因素。保持乐观心态,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