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脑出血后需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规范用药、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脑出血可能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脑出血后24-48小时内应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加重出血。卧床时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减少颅内压升高风险。早期活动受限阶段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软食,吞咽障碍者需鼻饲喂养。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逐步增加坐立、站立等训练强度。
恢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需进行记忆训练和定向力练习,语言障碍者应尽早开始发音康复。情绪波动明显时可寻求心理疏导,家属需耐心陪伴。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I观察血肿吸收情况,若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
脑出血后半年内应保持作息规律,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深海鱼、西蓝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可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辅助治疗。外出时需家属陪同防止跌倒,气候变化时注意头部保暖。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或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