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脑出血
神经外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神经外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脑出血可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式治疗。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抗凝或溶栓治疗等原因引起。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是常见现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乌拉地尔注射液、尼卡地平注射液等静脉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减少血肿扩大风险。血压管理需持续进行,即使出院后也需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片等口服降压药物。
脑出血后血肿及周围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发脑疝。临床常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脱水,或使用呋塞米注射液联合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监测颅内压,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术缓解颅高压症状。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立即停用抗凝药并逆转凝血功能。可静脉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输注血小板悬液,但普通脑出血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止血药物。

当出血量较大或出现脑疝征兆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幕上出血量超过30毫升的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可用于基底节区出血。小脑出血直径超过3厘米或脑干受压时需急诊行后颅窝减压术。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和吞咽功能恢复。物理治疗可采用经颅磁刺激改善运动功能,作业治疗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过程需要神经科医生、康复师和家属共同参与,持续6-12个月效果较好。

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严格监测血压,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家属应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头部CT。出现头痛加重或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