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肌肉萎缩是怎么回事

小腿肌肉萎缩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肉疾病、废用性萎缩、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神经修复治疗、肌肉康复训练、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病变可能导致支配小腿肌肉的神经信号传导受阻。常见病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伤性神经断裂等。患者常伴有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需通过肌电图检查明确诊断,轻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严重者需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原发性肌肉病变会直接破坏肌纤维结构。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萎缩伴肌酶升高,肌活检可确诊。治疗需联合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和辅酶Q10胶囊等能量代谢药物,配合水疗等康复训练延缓进展。
长期卧床、骨折固定或中风偏瘫导致肌肉缺乏主动收缩刺激,肌纤维直径逐渐缩小。这种情况可通过渐进式抗阻训练改善,使用弹力带进行踝泵运动,必要时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维持肌张力。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会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加速。常见于恶性肿瘤、肝硬化晚期患者,需调整饮食增加乳清蛋白粉等优质蛋白补充,联合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纠正负氮平衡。
脊髓性肌萎缩症等遗传性疾病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突变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基因检测可确诊,目前可通过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等基因靶向治疗延缓病情,需终身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挛缩。
建议定期监测小腿围度变化,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避免压疮。饮食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低脂高蛋白食物。康复训练应从被动关节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助力运动和抗重力训练,避免突然增加负荷造成肌肉损伤。出现肌力持续下降或肌肉跳动需及时复查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