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怎么办?

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监测心率、遵医嘱用药、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心律失常通常由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精神压力、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需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60%。吸烟者需严格戒烟,吸烟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律失常。
患者需学会自测脉搏,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并记录。使用家用心电图仪时要注意电极片正确贴放,测量前静坐5分钟。发现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低于50次/分时,应及时就医。监测期间需注意是否伴随胸闷、头晕等症状。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服药期间不可擅自调整剂量,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若出现皮肤黄染、持续咳嗽等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就诊。不同药物需注意特定禁忌,如胺碘酮用药期间需避光。
焦虑情绪会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诱发心律失常。可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严重焦虑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对心因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稳定期患者每3-6个月需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装有起搏器者需每半年检测设备工作状态。复查前3天应停用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保健品。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维持剂量。出现新发心悸、晕厥等症状时需提前复查。
心律失常患者日常应保持卧室温度在20-24℃之间,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饮食可增加富含钾镁的香蕉、菠菜等食物,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冬季外出时注意保暖,突然的冷刺激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建议随身携带病历卡和急救药物,注明基础疾病和用药史。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时急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