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瘘的原因

关键词: #尿道
关键词: #尿道
尿道瘘可能由外伤、感染、手术并发症、先天畸形、肿瘤等因素引起。尿道瘘主要表现为尿液异常漏出、会阴潮湿、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骨盆骨折、会阴部撞击等外力损伤可能导致尿道壁破损,进而形成异常通道。此类患者常伴有局部疼痛、血尿,需通过尿道造影明确瘘管位置。轻度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促进愈合,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长期未控制的尿路感染或生殖系统结核可能侵蚀尿道周围组织。结核性尿道瘘往往伴随低热、盗汗,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感染控制后行瘘管切除术。
前列腺切除术、尿道狭窄扩张术等泌尿外科操作可能意外损伤尿道。术后出现持续漏尿时,需排除尿道直肠瘘可能。早期发现可通过膀胱造瘘引流,3-6个月后行经会阴瘘管修补术。
先天性尿道下裂或泄殖腔畸形患儿可能合并尿道瘘,多表现为出生后尿线异常、尿布持续潮湿。需在1-3岁期间完成尿道成形术,术前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
晚期宫颈癌或直肠癌侵犯尿道可能形成恶性尿道瘘,常伴随体重下降、恶病质。需先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缺损较大时可选择回肠代尿道术,术后配合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尿道瘘患者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衣,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会阴的运动。饮食上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尿液刺激。出现发热、漏尿加重等情况时及时复查尿常规与泌尿系超声,术后患者应按期进行尿道扩张防止狭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