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疾病反反复复?这4种情况下应考虑切除!

肝胆疾病编辑 医心科普
42次浏览

关键词: #胆囊 #疾病

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可以乳化脂肪,有利于脂肪酸的吸收。然而,胆囊很容易发生病变,如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肿瘤等。有些患者经常患有胆囊疾病,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不敢通过手术切除,以免造成严重伤害。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利大于弊。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胆囊切除术?

1、胆囊炎易反复发作

胆囊炎的发病率很高,早期治疗可以治愈。然而,一些患者仍然保持暴饮暴食的坏习惯,每天三餐不固定,导致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剧烈疼痛,扰乱正常工作和生活。此外,炎症可以继续刺激胆囊,使胆囊不能正常排出胆汁,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胆囊萎缩,增加胆囊癌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

2、与胆源性胰腺炎有关

若胆囊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应毫不犹豫地及时切除。患者胆汁异常反流,反流胆汁可进入胰腺,改善胰腺消化酶活性,消化酶直接消化胰腺本身,导致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会导致胆汁异常反流。如果胆囊没有被切除,它仍然会产生结石,逐渐堵塞胆管,影响胆管内的压力梯度,促进胆汁反流到胰管,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影响身体的每个器官,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

3、胆结石

如果有胆结石,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和胆区疼痛;胆结石直径超过2cm,此时应考虑胆囊切除术。随着结石直径的增加,可导致反复腹痛,降低生活质量。胆结石或胆管结石会降低胆功能,使功能完全丧失,不仅使人遭受疼痛,而且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最好直接切除。

4、胆囊功能丧失

胆囊的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功能完全丧失后,身体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无胆囊的情况。保留无功能胆囊毫无意义,但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因此应尽快切除。

温馨提示

一些胆囊息肉患者也需要切除胆囊,特别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怀疑有恶性变化的倾向,需要考虑切除胆囊。如果确诊或高度怀疑胆囊癌变,应尽快切除,以提高5年的生存率。胆囊切除术后容易腹泻,不用担心,调整饮食,少吃高脂肪食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