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跟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脚底跟部疼痛,主要原因考虑是肌肉劳损、筋膜炎、跟腱断裂、脚跟骨刺、痛风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劳损:比如穿高跟鞋、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等不良因素,会导致肌肉劳损,从而出现疼痛。通常会自行恢复,但需要多注意休息。
2、筋膜炎:可能和过度劳累、着凉、外伤等因素有关,急性发作期时主要表现为疼痛,可能会伴随局部肿胀、发红。可以使用45℃左右的热水泡脚,时间通常在15-30分钟。如果疼痛剧烈,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镇痛类的药物,比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吲哚美辛缓释片等。
3、跟腱断裂:主要是由于跟腱承受过度张力引起,主要表现为脚后跟部肿痛,跖屈无力等。需要使用踝关节支具,可以减轻行走对跟腱造成的压力、张力。
4、脚跟骨刺:主要和慢性劳损、骨骼特征性改变等有关,症状表现为显著的脚后跟疼痛,伴有肿胀感。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洛索洛芬钠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5、痛风:主要和体内尿酸浓度有关,体内尿酸水平过度增高时,会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引起剧烈疼痛。发作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治疗,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并起到镇痛作用。
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私自使用药物治疗,容易对身体造成负担或导致疾病加重。治疗期间需要穿透气性比较好,同时鞋底较软的鞋,活动时可以减少对脚部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