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的保健护理

肾母细胞瘤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重点包括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心理疏导及定期复查。护理措施需根据治疗阶段(术前/术后/放化疗期)调整,家长应严格遵循医嘱并观察患儿异常反应。
治疗期间需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推荐鸡蛋羹、鱼肉泥、配方营养粉等易消化食物。化疗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可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贫血患儿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营养补充剂。
患儿白细胞降低期间需做好保护性隔离,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限制探视人数。外出佩戴口罩,进食前用生理盐水漱口,便后使用碘伏消毒肛周。体温超过38℃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定期复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⁹/L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术后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渗液超过纱布50%面积需及时更换。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引流管,记录每日引流量和性状。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伤口,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切口红肿、渗脓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药并就医。
采用游戏治疗帮助幼儿表达情绪,用玩具医疗包模拟治疗过程降低恐惧感。学龄期患儿可通过绘画日记疏导焦虑,家长避免在患儿面前表现过度焦虑。出现睡眠障碍时可联合心理科进行沙盘治疗,必要时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改善睡眠。
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胸部CT,5年内每半年检查1次。注意观察腹部包块、血尿、骨痛等复发征兆,记录身高体重变化评估生长发育。避免接触放射线及化学毒物,疫苗接种需推迟至治疗结束1年后。长期随访包括肾功能、心脏超声等放化疗远期副作用评估。
日常护理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对抗性体育活动。饮食注意食材新鲜度,水果需去皮后食用。家长应保存完整病历资料,记录用药反应和异常症状,定期参加患儿随访门诊。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意识改变等急症表现时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