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有什么症状分为几期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症状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和恢复期四期。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类似普通感冒。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期通常持续1-4天,症状较轻且无特异性,容易被忽视。病毒此时已在咽部和肠道繁殖并进入血液。
瘫痪前期在前驱期症状缓解后1-6天出现,表现为再次发热、头痛加重、颈背部强直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患儿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感觉过敏、多汗等症状。体检可发现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此期持续2-10天,是疾病进展的关键阶段。
瘫痪期通常在发热开始后7-14天出现,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近端肌肉比远端肌肉更易受影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瘫痪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之后不再进展。此期还可能伴有尿潴留、便秘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恢复期从瘫痪停止进展开始,持续数周至数月。瘫痪肌肉功能逐渐恢复,通常在发病后6个月内恢复最明显。严重瘫痪者可能遗留永久性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病15-40年后出现进行性肌无力,称为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家长应按时带孩子完成疫苗接种程序,避免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伴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