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前的筛查是什么?

子宫颈癌前的筛查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常用方法有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可发现高危型病毒感染,两者结合能有效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
宫颈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病理学分析,巴氏涂片将细胞直接涂抹在玻片上染色观察,液基细胞学检查采用特殊保存液处理样本提高细胞检出率。该方法能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建议21岁以上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检查,30岁以上可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延长筛查间隔。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识别高危型病毒DNA,16型和18型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检测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阳性结果需结合细胞学检查进一步评估,30岁以上女性可每5年进行一次联合筛查。
阴道镜检查在细胞学或病毒检测异常时使用,通过光学放大观察宫颈血管和上皮变化,配合醋酸试验和碘试验提高病变识别率。检查中发现可疑区域可进行定位活检,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查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宫颈活检在阴道镜指引下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包括点活检和锥切活检两种形式。锥切活检既能明确诊断又可治疗高级别病变,可能导致出血和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p16/Ki67双染检测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识别细胞增殖标志物,辅助判断宫颈细胞学检查中的意义不明病变。该技术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目前多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补充手段。
定期筛查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措施,建议女性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筛查方案。保持单一性伴侣、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避免吸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患病风险。筛查异常者应及时到妇科门诊就诊,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切勿因恐惧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