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直肌分离如何康复

产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259次浏览

关键词: #产后

产后腹直肌分离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电刺激治疗、核心肌群强化、手法复位、手术治疗等方式康复。腹直肌分离通常由妊娠期子宫增大、激素水平变化、腹壁肌肉过度拉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部膨隆、腰背疼痛、腹部无力等症状。

1、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激活腹横肌,改善腹直肌分离。患者取仰卧位,屈膝放松,双手置于腹部两侧。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部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10-15次。腹式呼吸训练适合轻度腹直肌分离患者,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2、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腹直肌收缩,促进肌肉恢复。治疗时将电极片贴于腹部两侧,调节适当电流强度,每次治疗20-30分钟。电刺激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周2-3次,连续治疗4-6周。该方式适用于中度腹直肌分离患者,可配合其他康复训练同时进行。

3、核心肌群强化

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包括平板支撑、臀桥等动作,可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平板支撑时保持身体成直线,避免腰部下沉,每次维持30-60秒。臀桥训练时仰卧屈膝,臀部抬起与躯干成直线,保持5-10秒后放下。每周训练3-4次,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核心肌群强化适合腹直肌分离2-3指宽度的患者。

4、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由专业康复师通过特定手法促进腹直肌向中线靠拢。治疗时患者仰卧位,康复师双手从腹部两侧向中间推挤,同时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周2-3次。手法复位适用于产后6个月内的腹直肌分离患者,需与其他康复方式结合使用。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腹直肌分离超过4指宽度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腹直肌缝合术、腹壁成形术等。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通过缝合分离的腹直肌恢复腹壁张力。术后需穿戴腹带4-6周,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存在手术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期间应避免仰卧起坐、卷腹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加重分离。日常可穿戴产后收腹带提供腹部支撑,保持正确站姿和坐姿。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肌肉修复,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腹部脂肪堆积。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