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涨奶

涨奶通常由乳汁分泌过多、乳汁排出不畅、乳腺导管堵塞等原因引起,可能与哺乳方式不当、婴儿吸吮不足、乳腺炎等因素有关。涨奶可通过调整哺乳姿势、增加哺乳频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
哺乳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婴儿无法有效吸吮乳汁,造成乳汁淤积。建议采用摇篮式或侧卧式哺乳,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哺乳后可用吸奶器排空残留乳汁,减少涨奶风险。若出现乳头皲裂,可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婴儿吸吮次数少或时间短会导致乳汁积聚。新生儿每日需哺乳8-12次,每次15-20分钟。母亲可通过轻揉乳房刺激泌乳反射,或使用吸奶器每2-3小时排乳一次。哺乳间隙可穿戴宽松内衣,避免压迫乳腺。
乳汁中脂肪凝结可能堵塞乳腺导管,形成硬块并引发胀痛。哺乳前用40℃热毛巾敷5分钟,配合从乳房根部向乳头的环形按摩。若硬块持续超过24小时,可能需服用乳癖消片或逍遥丸疏通乳腺,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催乳素水平过高会导致产奶量超过婴儿需求。可减少汤水摄入,适当饮用炒麦芽水抑制泌乳。每次哺乳后冷敷乳房10分钟收缩血管,必要时服用维生素B6片调节激素水平,但需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细菌感染引发的乳腺炎常伴随红肿热痛。早期可用蒲公英颗粒或如意金黄散外敷,发热超过38.5℃需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形成脓肿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术后继续哺乳可加速康复。
哺乳期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饮水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高脂高糖食物。穿戴无钢圈哺乳文胸,睡眠时避免压迫乳房。若涨奶伴随发热、脓性分泌物或持续硬块,须及时就医排查乳腺脓肿等并发症。定期哺乳或排乳是预防涨奶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建立规律的哺乳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