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如何恢复

产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199次浏览

关键词: #剖腹产 #产后

剖腹产后可通过伤口护理、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心理调适、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恢复。剖腹产属于腹部手术,恢复需兼顾生理与心理需求。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伤口,避免沾水或摩擦。若出现红肿渗液、发热感染征兆,应及时就医。可使用医用腹带减轻腹部张力,但每天佩戴不超过8小时。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2、合理饮食

术后6小时可饮温水,排气后从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帮助组织修复,搭配西蓝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促进铁吸收。避免油腻、辛辣及易产气食物,减少胃肠负担。哺乳期产妇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

3、适度活动

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下肢,48小时后尝试下床站立。初期行走需家属搀扶,以预防静脉血栓。2周后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6周后经医生评估再逐步恢复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禁止过早进行卷腹、深蹲等腹部加压动作。

4、心理调适

产后激素变化可能引发情绪波动,可通过倾诉、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配偶应参与新生儿护理,分担哺乳外的照护工作。若持续出现失眠、焦虑或抑郁倾向,可咨询心理医生。加入产妇互助小组有助于获得情感支持。

5、定期复查

出院后7天需复查伤口愈合情况,42天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若出现恶露异常、持续腹痛或发热,应立即就诊排查宫腔感染等并发症。

剖腹产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采取侧卧位减轻腹部压力。哺乳时使用哺乳枕避免压迫伤口,每2-3小时更换一次防溢乳垫。室内保持22-26℃适宜温度,每日通风2次但避免直吹冷风。产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6个月后需避孕咨询。建议记录排尿、排便及恶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