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的原因

产科编辑 医言小筑
283次浏览

关键词: #恶露 #产后

产后恶露可能由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产道损伤、宫腔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产后恶露是产妇分娩后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及坏死组织经阴道排出的生理现象,若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1、子宫复旧不全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恶露排出不畅,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超过3周或反复出血。可能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宫缩,或益母草颗粒辅助调理。产妇需避免长时间卧床,早期适当活动有助于子宫恢复。

2、胎盘胎膜残留

分娩时胎盘娩出不完整时,残留组织影响子宫内膜修复,常导致恶露量突然增多伴血块排出,可能伴随下腹坠痛。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清宫术,术后可配合新生化颗粒促进残留物排出。哺乳时产生的缩宫素有助于减少残留风险。

3、产道损伤

急产、巨大儿分娩可能导致宫颈或阴道壁裂伤,表现为鲜红色恶露持续渗出且与宫缩无关。需通过妇科检查确认伤口位置,轻度损伤可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严重裂伤需缝合处理。产后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4、宫腔感染

产褥期病原体上行感染可引起恶露腐臭味、发热等症状,常见于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的产妇。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配合甲硝唑片控制厌氧菌。产妇需定时更换卫生巾,禁止盆浴,出现体温超过38℃应立即就诊。

5、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高血压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异常,导致恶露量多且稀薄、不易凝固。需检测凝血四项,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可配合断血流片改善症状。有血液病史的产妇需提前告知医生,产后密切监测出血量。

产后应每日观察恶露颜色变化,正常演变规律为血性恶露3-4天、浆液性恶露10天左右、白色恶露3周内结束。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如恶露突然增多、发热或腹痛加剧,须立即就医排查病理因素。哺乳期间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