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妊娠滋养细胞瘤

关键词: #妊娠
关键词: #妊娠
妊娠滋养细胞瘤是一组起源于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类型。
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水泡状结构。可能与受精卵染色体异常有关,患者常出现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子宫异常增大等症状。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充满蜂窝状或落雪状回声。治疗需通过负压吸宫术清除宫腔内容物,术后需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
侵蚀性葡萄胎具有局部侵袭性,可穿透子宫肌层甚至转移至阴道或肺部。患者除阴道出血外,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转移症状。诊断需结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化疗为主,常用甲氨蝶呤注射液联合放线菌素D注射液进行联合化疗。
绒毛膜癌是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早期即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肺、脑、肝等器官。常见症状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贫血、消瘦以及转移部位相关症状。诊断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治疗需采用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如依托泊苷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较为罕见,起源于胎盘植入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临床表现以闭经后阴道出血为主,子宫可呈不均匀增大。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子宫肌层。治疗首选子宫切除术,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尝试甲氨蝶呤片联合放线菌素D片化疗。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是妊娠滋养细胞瘤中极为少见的类型,形态学上类似癌。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或盆腔包块。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常用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卡铂注射液方案。
妊娠滋养细胞瘤患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至少随访1年。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有生育需求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计划再次妊娠,治疗后1年内需严格避孕。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头痛、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