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什么原因

肺栓塞主要是由血液凝块(血栓)从身体其他部位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嵌入肺部血管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久坐久卧、手术后恢复不当、肥胖、吸烟和口服避孕药等。
从遗传方面来看,一些人可能天生具有易栓症,比如抗凝血蛋白C、S不足或抗凝血酶III缺乏,这会导致血液更易形成血栓。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时间的飞行、久坐办公、或卧床不起的人群,由于血流变慢,更容易产生血栓。术后恢复不当(尤其是关节置换、癌症治疗后),也使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倍增。生理因素如肥胖会压迫血流,增加血栓形成概率,而吸烟则会引发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提高肺栓塞的风险。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因改变激素水平,也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少数情况下,外部创伤导致血管损伤或其他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脱落,也会造成急性肺栓塞。
预防与治疗肺栓塞应注重避免危险因素。对于长期久坐或飞行的人员,建议规律活动,每隔1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并适量穿医用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后,延迟卧床时间,尽早下床活动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如果已经发生肺栓塞,药物治疗是核心,首选为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它们能有效防止血栓扩大或复发。在急性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来快速溶解血栓。某些复杂情况下也可能考虑介入治疗或外科取栓手术。从饮食上来说,多吃有助血管健康的食物如富含欧米伽3的鱼类、坚果、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可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等肺栓塞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尽早处理。肺栓塞是极为危险的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