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惊厥
神经内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神经内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惊厥是指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常伴随意识障碍,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惊厥可分为热性惊厥、癫痫性惊厥、代谢性惊厥等类型,主要表现有四肢抽搐、眼球上翻、口吐白沫等。

热性惊厥多由感染发热诱发,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典型表现为突发全身强直或阵挛性抽搐,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体温通常超过38摄氏度。发作后患儿可能出现短暂嗜睡,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家长需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肢体,并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源。
癫痫性惊厥与大脑异常电活动相关,可反复发作且不伴发热。症状包括意识丧失、肢体节律性抽动、尿失禁等,发作后常有意识模糊期。脑电图检查可见痫样放电,可能与脑损伤、遗传因素有关。临床常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拉莫三嗪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钙血症、电解质失衡等均可引发惊厥。新生儿低钙惊厥表现为手足搐搦、喉痉挛;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惊厥时常伴大汗、面色苍白。需紧急检测血糖、血钙等指标,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50%葡萄糖注射液纠正代谢异常。

药物过量或毒物接触可导致惊厥,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出现肌颤、痉挛,铅中毒儿童可能发生惊厥性脑病。此类惊厥多伴呕吐、瞳孔变化等中毒体征,需立即清除毒物并使用解毒剂,如阿托品注射液解有机磷中毒。
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直接引发惊厥。患者除抽搐外,常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昏迷。腰穿检查脑脊液可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并联合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

日常护理中应避免惊厥患儿独处,发作时将其侧卧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反复惊厥者需定期复查脑电图,避免过度疲劳和闪光刺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6、镁等营养素,控制高脂饮食。癫痫患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外出时携带病情说明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