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颈椎病的基本观点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证”“项痹”范畴,多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滞、肝肾亏虚等因素相关,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调理。
风寒湿邪侵袭颈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遇冷加重。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常用方剂如葛根汤加减,外治法可配合艾灸风池穴、大椎穴。日常需避免直吹空调,佩戴围巾保暖。
长期姿势不良或外伤导致气血瘀阻,症状以刺痛、活动受限为主。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方选桃红四物汤,配合刺络拔罐改善局部循环。患者应定时活动颈部,避免长时间低头。
中老年患者多见,因肝肾精血亏虚致筋骨失养,伴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治疗需滋补肝肾,常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杜仲、桑寄生等药材食疗。建议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
体胖痰湿体质者易发,表现为颈部沉重、麻木。治法需化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配合刮痧疏通膀胱经。饮食宜少食肥甘厚味,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
久病体弱或术后患者多见,症状为隐痛伴乏力。治疗宜益气养血,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归脾丸调理。日常可食用红枣枸杞粥,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防治颈椎病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除辨证用药外,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睡眠时枕头高度以8-15厘米为宜,避免颈部悬空。建议每日进行颈部米字操锻炼,动作需缓慢均匀。急性发作期可热敷患处,若出现上肢放射痛或行走不稳应及时就医。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配合天麻、川芎等药食同源食材煲汤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