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BO溶血性黄疸?

血液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82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血性

ABO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胆红素升高引发的黄疸。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

1.遗传因素

ABO溶血性黄疸的发生与血型遗传密切相关。当母亲为O型血,父亲为A型、B型或AB型血时,胎儿可能继承父亲的血型抗原。母亲体内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引发黄疸。

2.环境因素

分娩过程中,胎儿的血液可能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更多的抗A或抗B抗体。这些抗体再次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加重溶血反应。此外,早产儿由于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黄疸。

3.生理因素

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症状。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黄疸。

4.病理因素

ABO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与溶血程度密切相关。轻度溶血可能仅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重度溶血可能导致贫血、肝脾肿大,甚至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光疗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便于排出体外。药物治疗可使用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可结合胆红素,减少游离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母体抗体对胎儿红细胞的破坏。对于重度溶血或胆红素水平极高的患儿,需进行换血疗法,迅速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ABO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可有效控制病情,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一般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