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医针灸的穴位都有哪些

中医养生编辑 医颗葡萄
52次浏览

关键词: #针灸 #中医

中医针灸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内关等,这些穴位分别对应消化、镇痛和心脏调节功能。选择穴位需根据具体症状,专业医师操作更安全有效。

1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属于足阳明胃经。刺激该穴位可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对增强免疫力也有辅助作用。日常可用拇指按压3-5分钟,针灸治疗需留针15-20分钟。孕妇慎用此穴位。

2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该穴位常用于缓解头痛、牙痛、面部神经麻痹。自我保健时可用另一手拇指用力按压至微痛感,每次持续1分钟。针灸此穴需注意避开桡动脉。

3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按压时可配合深呼吸,每日早晚各按揉100次。针灸该穴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显著,但严重心脏病患者需在监护下进行。

4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属足太阴脾经。对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下肢水肿有调节作用。艾灸此穴每次10-15分钟效果更佳,但妊娠后期禁止刺激。

5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属于督脉。常用于治疗头晕、脱发、高血压。轻柔按压可缓解焦虑,针灸需严格控制进针深度。高血压患者刺激此穴需监测血压变化。

中医针灸包含数百个穴位,常见治疗用穴约50-60个。实际操作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穴,风池穴治颈椎病、太阳穴缓解偏头痛、涌泉穴改善失眠都是典型应用。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自行操作可能引发气胸、晕针等风险。专业医师会结合脉象、舌诊等综合判断穴位配伍,单个穴位刺激难以达到理想疗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