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40次浏览

关键词: #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炎症,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点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治疗以补液、对症治疗和预防脱水为主。

1.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高发人群为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出现。主要表现包括水样腹泻,每日可达10次以上,伴有呕吐、发热和腹痛。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严重时出现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和流涕。轮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持续3-7天,但严重脱水可能危及生命。

2.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的核心是预防和纠正脱水,同时缓解症状。

(1)补液治疗:轻中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ORS)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液。

(2)对症治疗:使用蒙脱石散吸附肠道毒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

(3)饮食调整: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推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苹果泥。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3.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关键是接种疫苗和注意卫生。

(1)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建议婴幼儿在2个月龄时开始接种。

(2)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处理食物和更换尿布后;避免接触感染者的排泄物。

(3)环境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婴幼儿的玩具、餐具和生活环境,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轮状病毒性肠炎虽然常见,但通过及时补液、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变化,出现严重脱水或持续高热时及时就医。通过接种疫苗和加强卫生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