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刮宫步骤 讲述诊断性刮宫的情况

骨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39次浏览

关键词: #刮宫 #诊断

诊断性刮宫是一种妇科检查手段,主要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操作步骤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扩张宫颈、刮取内膜组织、术后处理等环节,适用于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症排查等。

1.术前准备

患者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基础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症。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排空膀胱。医生会详细解释手术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麻醉方式

多数采用静脉麻醉或局部宫颈阻滞麻醉,疼痛敏感者可选择无痛麻醉。麻醉起效后,医生用窥阴器暴露宫颈,消毒阴道及宫颈。

3.扩张宫颈

使用宫颈扩张器逐步扩张宫颈口至适合器械进入的宽度,通常需扩至6-8毫米。扩张过程需轻柔,避免宫颈撕裂。

4.刮取内膜组织

用刮匙沿宫腔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刮取子宫内膜,重点取材可疑病变区域。刮出组织立即放入甲醛固定液送病理检查。

5.术后处理

手术时间约10-15分钟,术后观察1-2小时无异常出血即可离院。医生会开具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告知避免盆浴、性生活两周。

诊断性刮宫是明确子宫内膜疾病的重要方法,操作规范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术后需关注出血量及腹痛情况,病理报告通常3-7天出具,根据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