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储备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疾病,常见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或慢性失血。改善需从饮食补铁、治疗原发病和药物补充三方面入手。

1.铁摄入不足

长期偏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常见诱因。动物肝脏每100克含铁22.6毫克,猪血含8.7毫克,牛肉含3.3毫克。素食者可选择黑木耳(含铁97.4毫克/100克)、紫菜(54.9毫克)和芝麻酱(50毫克)。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铁15-20毫克,搭配维生素C可提升吸收率3倍。

2.吸收功能障碍

胃切除术后患者铁吸收率下降50%,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酸缺乏影响三价铁转化。乳糜泻患者需严格无麸质饮食,克罗恩病需控制炎症。这类人群建议选择氨基酸螯合铁,吸收率比硫酸亚铁高2-3倍,且不易刺激肠胃。

3.需求增加

孕妇每日需铁量从18毫克增至27毫克,哺乳期需9毫克。青春期少女月经初潮后每年需多补充200-300毫克铁。专业运动员每丢失1升汗液约损失0.3毫克铁,建议每月监测血清铁蛋白,低于30μg/L需干预。

4.慢性失血

女性月经过多患者可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减少80%经血量。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胃镜排查溃疡、息肉或肿瘤,痔疮出血可采用橡皮圈结扎术。定期献血者应保证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每次献血后补充100毫克铁剂。

5.药物治疗方案

蛋白琥珀酸铁每日2瓶分两次口服,胃肠反应发生率仅5%。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每日1-2粒,适合肾功能不全者。静脉注射蔗糖铁每周2-3次,每次100-200毫克,用于严重贫血需快速纠正时。

缺铁性贫血需持续治疗3-6个月才能补足储存铁。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4周血红蛋白应升高10g/L。建议每3个月复查血清铁蛋白,维持水平在50-100μg/L。长期贫血会导致心肌缺氧、认知功能下降,及时干预可完全康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