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婴儿溶血是怎么回事

60499次浏览

婴儿溶血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感染、药物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照疗法、输血治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免疫球蛋白治疗等方式干预。

1、母婴血型不合

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是常见原因,母亲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攻击胎儿红细胞。患儿可能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需监测胆红素水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或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2、遗传性红细胞缺陷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基因异常会导致红细胞易被破坏。这类患儿往往有家族史,伴随脾脏肿大和反复贫血。脾切除术可能作为最终治疗手段,术前可使用叶酸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维持。

3、感染因素

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宫内感染可导致红细胞破坏。患儿除溶血表现外,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感染征象。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更昔洛韦注射液,或使用磺胺嘧啶片等抗寄生虫药物。

4、药物诱发

某些氧化性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通过G6PD缺乏症等途径诱发溶血。典型表现为用药后突发血红蛋白尿和黄疸。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输注洗涤红细胞,辅以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

5、自身免疫性溶血

母体自身抗体通过胎盘或婴儿自身产生抗体攻击红细胞,Coomb试验呈阳性。严重时需进行血浆置换,常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发展。

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皮肤黄染程度、精神状态及喂养情况,记录每日排尿次数和颜色。维持适宜室温避免低体温加重溶血,母乳喂养母亲应暂停进食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出现嗜睡、拒奶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

相关推荐

新生儿溶血会不会复发
新生儿溶血病经过蓝光、药物纠正以及应用一些退黄的治疗,如果一般情况良好,不容易复发。但要注意防护:一、定期复查。超过一个月的孩子不属于新生儿范畴,可以看儿童保健科专科。二、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最好母乳喂养,增强抵抗力。三、注意儿童的护理和喂养。适当的增减衣服,喂养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消化情况,保证饮食和睡眠正常。
语音时长 01:05

2021-12-30

64430次收听

新生儿溶血需不需要住院
新生儿溶血病是否需要住院,要具体分析。新生儿溶血病症状:一、患儿在出生以后24小时之内,会出现黄疸。多数ABO溶血病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二、不同程度的贫血。重度的Rh溶血在出生以后会出现严重的贫血,或者伴有心力衰竭,部分的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可以于出生以后3~6周,出现晚期贫血。三、Rh溶血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ABO溶血患儿发病不明显。此外,新生儿的溶血病还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和神经功能障碍。
语音时长 01:18

2021-12-30

58038次收听

02:02
新生儿溶血需要住院吗
新生儿溶血病是否需要住院,要具体分析。新生儿溶血病症状:一、患儿在出生以后24小时之内,会出现黄疸。多数ABO溶血病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二、不同程度的贫血。重度的Rh溶血在出生以后会出现严重的贫血,或者伴有心力衰竭,部分的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可以于出生以后3~6周,出现晚期贫血。三、Rh溶血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ABO溶血患儿发病不明显。此外,新生儿的溶血病还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和神经功能障碍。
新生儿溶血症要怎么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出现黄疸需要及时光疗,或使用静脉注射药物,换血等方式进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主要会引起黄疸要采取光照治疗,光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有效、简单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要及时光疗。光疗标准是根据不同胎龄、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订。对高胆红素血症者,应采取积极的光疗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并连续监测血清胆红素,光疗无效者要进行换血。另外对于新生儿溶血症,药物治疗可考虑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另外可用白蛋白,可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连接,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其次是换血,如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胎龄、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要进行换血,ABO溶血病个别严重时才需换血治疗。对于新生儿溶血病会出现贫血,这时要纠正贫血。早期贫血严重者,往往血清胆红素很高,而需要交换输血。晚期贫血程度轻者,可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以促进骨髓造血。但贫血严重并伴有心率加快、气促或体重不增时,应适量输血。输血血型应不具有可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和抗体。
语音时长 01:39

2020-02-21

58773次收听

新生儿溶血症可以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病,除了遗传性溶血症以及酶的异常引起的溶血症只能得到控制和缓解外,其他类型的溶血症都是可以治愈的。他的治疗最关键的是把握治疗时机,尽量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等脏器的损伤。如果在损伤前就得了救治,就不会影响新生儿今后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溶血病叫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或者是RH血型不合的溶血。早期出现黄疸、有贫血、有网织红细胞的增高,在血中溶血试验阳性,有明确溶血存在,我们就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包括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光疗以及白蛋白的使用,将胆红素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减少核黄疸的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是能治好的。
语音时长 01:04

2020-02-21

58940次收听

新生儿溶血病要如何预防
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仅见于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话,出生早期要监测胆红素。对胆红素进行监测,达到光疗标准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光疗。现在RH血型不合溶血病,目前仅限于RHD抗原,在分娩RHD阳性的婴儿后呢?七十二小时之内接受一剂肌内注射RH免疫球蛋白,以预防下一胎发生RH溶血。
语音时长 00:39

2020-02-21

63530次收听

02:46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
母子血型不合会造成新生儿溶血,主要是母亲为O型血,孩子为A型或者是B型血,由于某种原因,胎盘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坏,胎儿有少量的血进入到母体,这就等于胎儿给母亲输血,由于母子血型不一样,胎儿的血刺激母体产生抗体,母体的这种抗体会通过胎盘带给胎儿,与胎儿红细胞发生作用,导致红细胞破坏,造成新生儿溶血症,也就是ABO溶血了。新生儿溶血病轻者表现为黄疸、贫血和水肿,严重者可以发生核黄疸,使脑神经受损,出现惊厥、智力障碍,更为严重者,胎儿在母体内就会死亡。
02:03
新生儿溶血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病,除了遗传性溶血症以及酶的异常引起的溶血症只能得到控制和缓解外,其他类型的溶血症都是可以治愈的。他的治疗最关键的是把握治疗时机,尽量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等脏器的损伤。如果在损伤前就得了就治,就不会影响新生儿今后的生长发育。早期出现黄疸、贫血、网织红细胞的增高,在血中溶血试验阳性,有明确溶血存在,我们就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包括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光疗以及白蛋白的使用,将胆红素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减少核黄疸的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是能治好的。
01:41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意思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的血型不和,母亲体内产生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最常见是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和,是最常见,新生儿期其导致溶血性的贫血的原因,还有红细胞酶或是红细胞膜的缺陷,只有血型不和的溶血,血型不合时抗原抗体反应会造成溶血,所以称为新生儿溶血病。
01:46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分为产前诊断和出生以后的诊断。产前诊断,对既往有不良的产史或者是前一胎有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产妇,均要与其丈夫一起做ABO血型或者是RH血型的检测,血型不和可以进一步做相关抗体的检测。出生以后的诊断,如果有母子血型不和,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检测胆红素,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的加重,同时有血色素或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等的迅速下降,溶血实验或者抗体释放实验其中的一项阳性,均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
新生儿溶血这种疾病只要发生,患儿就会有贫血的情况。如果胆红素侵犯到人的大脑,就会形成胆红素脑病,脑细胞大量坏死,孩子就会出现智力障碍。新生儿溶血还容易引发大脑共济失调,这种情况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听力神经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后,孩子可以会发生听力障碍,甚至失聪。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意思
母亲的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的身体中,胎儿身上会发生对母亲血液抗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形成了溶血病。新生儿出生时带有溶血病,在出生后二十四小时之内就会有黄疸的症状出现,而且皮肤发黄的情况和眼睛发黄的情况都会逐渐加重。有溶血性黄疸的患儿在黄疸逐渐消褪之后,还会不同程度的贫血状况发生。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诊断
血型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判断夫妻双方有无血型不合的情况,如果有就需要做进一步抗体检测。通过羊水检测可以看出胎儿的胆红素水平值,这样就能初步判断胎儿是否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性。倘若黄疸值不断的升高而患儿的血红素值却一直在下降,这种情况多数可以确诊为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怎么办
新生儿abo溶血是很多人比较陌生的一种问题,也就是妈妈血型o型,爸爸血型a型,b型或者ab型,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溶血问题,新生儿abo溶血可以在胎儿时期做好处理,生产以后应该纠正贫血,还可以使用光疗方法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溶血症其实就是一种母亲和胎儿血型异常引起的不良反应。当母子血型不同的时候,胎儿很容易会出现黄疸和贫血的症状,而且在出生后会出现运动发育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对身体危害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