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症状有哪些
骨结核的症状主要有低热、盗汗、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脓肿或窦道形成。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骼系统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继发于肺结核,常见于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1、低热
低热是骨结核的典型全身症状,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波动,午后或夜间较为明显。这种发热与结核分枝杆菌释放的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2、盗汗
夜间盗汗是结核病的特征性表现,患者常在入睡后大量出汗,严重时需更换衣物。这与结核分枝杆菌代谢产物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盗汗多与低热伴随出现,可作为疾病活动期的判断指标之一。治疗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3、局部疼痛
病变部位会出现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脊柱结核可表现为背部疼痛,髋关节结核可引起腹股沟区放射痛。疼痛源于骨质破坏和炎性刺激,早期易被误诊为劳损。X线或MRI检查可见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等特征性改变。
4、关节活动受限
当结核累及关节时,会出现关节肿胀、僵硬和活动障碍。膝关节结核可能导致跛行,脊柱结核可造成驼背畸形。这是由于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及后期纤维性强直所致。早期诊断可通过关节穿刺液结核菌培养确认,延误治疗可能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5、脓肿或窦道
晚期骨结核可能形成寒性脓肿,局部皮肤不红不热,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脊柱结核的椎旁脓肿可沿筋膜间隙流注至远离病灶的部位。这类脓肿内含干酪样坏死物质,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除抗结核治疗外,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病灶并引流。
骨结核患者需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钙质促进骨质修复。注意卧床休息,避免病变部位负重。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的抗结核疗程,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影像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须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