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肌酐偏低吃什么食物好

62410次浏览

血清肌酐主要由身体自身肌肉的分解产生,一小部分是由于饮食中肉的分解,低血清肌酐与较低体重,较低的肌肉质量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相关。通常不是由疾病引起的不用过于担心,可以添加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和鸡蛋。

肌酐是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产物,通过肾脏排泄。人体内的肌酐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如吃肉后会代谢大量肌酐。生活中一般都是素食者的肌酐较低,营养不良也是肌酐低的现象,那么肌酐偏低吃什么食物好?
  1.蛋白质摄入,为了控制患者肾功能的持续恶化,患者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并使用优质蛋白质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8-1.0克/千克体重,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也就是说,含有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占50%至70%。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鱿鱼,瘦肉,鸡肉,牛奶。禁忌食物:豆类及其制品,硬果花生,核桃,瓜子,杏仁等植物蛋白等食物。
  2.食用盐的控制,有必要观察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或水肿。如果有,控制盐的摄入量,并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食物。任何患有严重水肿,高血压甚至心力衰竭的人都应该严格避免食盐。低盐,低钾,低磷,低脂肪,低蛋白质和高维生素,这是五低一高的原则。推荐食物有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油菜籽,韭菜,柑橘,山楂。
  3.肌酐是肾功能检查的指标之一,受食物,营养不良的影响,生活中一般都是素食者的肌酐较低,营养不良也是肌酐低的现象。低血清肌酐通常是因为最近几天蛋白质摄入量较少,可能不是疾病原因,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属于轻度肌酐,不需要药物治疗。
  4.饮水,无水肿和低血压,可以多喝水,使尿量达2500毫升。有水肿,应减少饮水量。
  5.低磷饮食,少吃富含磷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骨髓等。一般瘦肉,鱼可以煮汤吃。

相关推荐

什么是血肌酐高
血肌酐高多数意味着患者肾功能出现问题,肌酐是肾功能的一个指标,血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受损,常见于各种各样的肾脏病,比如说急性慢性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所以如果要是发现患者血肌酐升高的话,首先要去给患者做进一步的尿和血的一些相关的检查,来明确肌酐升高的原因。还有一些患者血肌酐的轻度升高是跟食物相关的,比如肉类食物会导致肌酐的一过性升高。还有健美运动员由于肌肉发达,肌肉含量高于普通人,所以体内肌酐含量比正常人高。
语音时长 01:31

2021-12-30

64747次收听

做肾穿刺有后遗症吗
做肾穿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会有后遗症的。除非患者在肾穿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穿刺出血,而且内科用药止血不良的情况下,可能会给患者做选择性肾动脉的拴塞或者是做出血侧的肾脏的切除,当然这都是极端的情况。肾活检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不会有什么并发症,因为穿刺针也比较细,在肾脏上面留下一个很小的伤口,数天之后就可以愈合了。所以如果有适应症又没有明显的禁忌症的话,还是应该做积极的肾活检来明确诊断。
语音时长 01:26

2021-12-30

55768次收听

01:56
血肌酐高怎么降下来
血肌酐升高能否降下来取决于引起血肌酐升高的原因。急性的肾功能不全会导致肌酐一过性的升高。只要是脱离了导致过敏的药物,或用小剂量激素可以促进肾脏炎症细胞消散,促进肾功能恢复,使肌酐降下来。但一些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发生了一定比例的硬化,血肌酐是缓慢升高的,这样的血肌酐不可能会降下来。只能尽量针对病因治疗,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阿尔法酮酸延缓肾功能进展,不追求把血肌酐降到正常。
02:20
血肌酐下降是什么原因
血肌酐低于正常值通常见于几种原因,一种是患者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因为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如果肌肉的含量很少的情况下,血肌酐也会偏低;还有肥胖相关的肾小球病、妊娠后期的妇女以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由于肾小球是一个高灌注高对过的状态,所以肌酐清除率比较高,也会表现为肌酐的升高;还有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摄入肉类特别少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肌酐降低。
02:13
做肾穿刺对身体有害吗
肾活检没有明显的并发症的情况下,不会给患者遗留有不好的结果,但是有极端的情况下,比如说如果患者肾穿出现严重的出血,用药又不能止血,这时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肾动脉的拴塞或是做一侧的肾脏的切除来纠正不断的失血,这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良的结果,导致肾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肾活检是临床诊断的金指标,很多情况下医生需要根据肾活检给患者制定比较贴切的治疗方案,所以在没有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还是应该积极的做肾活检。
肌酐高忌口食物
肌酐高忌口以下食物:1.禁高盐:盐中含钠,一旦钠含量升高,会引起钠水潴留,引起血压升高。肌酐高的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3g.并且在高血压及水肿情况下,应控制盐的摄入在2g左右。食盐不超过半啤酒瓶盖的量,分三顿吃。2、少吃肉:肌酐高的患者说明其肾脏发生了病变,如果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不仅不能起到补蛋白的作用,还会在现有病情上雪上加霜。3、别喝汤:汤里多是些融进去的脂质。所以喝汤没好处,汤里的脂质还可能引起氧化应激而伤身体。
语音时长 01:28

2021-04-16

73397次收听

怎么调节肾功能
肾功能一旦受损,对健康将会有很大影响,这类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节,以低蛋白、代脂、低盐的食物为主,对于继发性肾功能不全,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平时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避免熬夜,使肾功能得以改善。
肾功能不全的必需氨基酸疗法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因此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因此患者需要在低蛋白饮食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这一方法称为肾功能不全的必需氨基酸疗法。这一疗法简单易行,在延缓肾功进一步恶化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饮食调养
与其他肾病患者类似,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饮食方面也有一定调养原则。如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有水肿或高血压症状时应限制食盐与水的摄入量,还应当同时注意一些饮食上的禁忌,如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肾功能不全的皮肤表现
肾功能不全的症状都有哪些呢?很多人都十分关注,其实,肾功能不全也可以表现在皮肤上,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肾功能不全的症状都有哪些...
肌酐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肌酐偏高的原因可能有肾小球疾病,血肌酐增高如高血压疾病,药物性的肾损害等。有原发的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比方说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还有血肌酐增高的原因,就过去或现在有没有高血压、尿酸的增高、糖尿病等。有药物性的肾损害,包括一些保健品的使用。临床上发现保健品用较多,血肌酐也会增高。长时间不运动,突然剧烈运动时,会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症状如尿液颜色偏深,出现酱油色尿,然后出现血肌酐的增高。一、发现血肌酐偏高的时候,可以素食3天以后再复查一下。二、如果发现血肌酐还是增高,要进一步去寻找血肌酐增高的原因。肌酐,常常都是通过体检或者在做检查的时候、做血生化、查肾功能的时候发现了血肌酐偏高,每个单位,肾功能的正常值是有一些差异,也就是血肌酐的值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常见的血肌酐的正常值35到106,但也有单位会更高一点,最高值到133,也有单位就比较低一点,甚至有些单位的正常值最高只在78个微摩尔浓度以下,每一个实验室的条件不一样,血肌酐的值就不一样。如果血肌酐高过实验室的正常值。便是血肌酐偏高。
语音时长 02:00

2019-11-11

60362次收听

肾功能检查项目有哪些
肾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含血生化、ECT双肾彩超、双肾动脉检查以及留尿做肾小管功能检测等。血生化看肾功能状态,如肾功能包括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也包括电解质、钾钠氯钙磷等。目前很多医院开展胱抑素检查,可比较早反映肾功能状态。除这些检查外,可做核医学检查看分肾功能、左右肾、肾小球滤过率。除肾功能检查之外,还有肾小管功能检测,可通过查尿、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尿α1微球蛋白、尿β二维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AG酶等检查,看远端肾小管的浓缩功能,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ECT双肾彩超以及双肾动脉检查,还有留尿做肾小管功能检测,都是肾功能检查项目。
语音时长 01:39

2019-11-11

59061次收听

02:15
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的检查,临床最常用的还是血生化,电解质,胱抑素的检查,肾小管功能,双肾的就是核素核医学的分肾功能检查以及尿检来查肾小管的功能等。肾功能检查还包括电解质钾钠氯以及钙、磷等,目前比较新的,胱抑素的检查,他可以更早的反应肾功能的状态。还有肾小管功能的检查。通过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尿NAG酶、尿α1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来检测远端肾小管的浓缩功能、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来判断肾功能的状态。还有就是进一步的检查看分肾功能,常做的就是核素核医学的检查来做这个分肾功能,来看看左肾右肾的功能状态。
02:24
肌酐正常值
评价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就是血肌酐。那么肌酐的正常值各个实验室条件不一样它的正常值是不一样的。有的实验室正常值可能在78个微摩尔浓度。也有的实验室正常值在差不多40到133个微摩尔浓度。除了血肌酐之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推荐的一个比血肌酐能够更好的反应肾功能状态的指标叫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的状态下肾小球滤过率就是90到120毫升每分钟算正常值。如果低于90毫升每分钟以下的话,提示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当然不同的年龄的话,肌酐清除率的话是有一点点差别的。总体来说肌酐清除率在60毫升每分钟以下就提示这个肾功能有受损。在临床上的话,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评价肾功能,他的准确率会更高一些。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有什么意义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可以更准确的判断是否出现了肾病。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是判断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非常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检测这两项数值,还可以了解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