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破裂症状
肝破裂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休克、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皮肤苍白等。肝破裂通常由外伤、肝脏疾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腹腔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需紧急就医处理。

1、腹痛
肝破裂后患者常出现突发性右上腹剧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肝脏包膜因出血或胆汁刺激产生张力性疼痛,若合并胆道损伤,疼痛可能伴随阵发性加剧。轻度肝包膜下血肿可能仅表现为隐痛,但随出血量增加疼痛会逐渐加重。患者可能因疼痛出现强迫体位,如蜷曲侧卧以减轻腹膜刺激。
2、腹胀
腹腔内快速积血会导致进行性腹胀,叩诊呈浊音。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时可观察到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若合并胆汁泄漏,腹腔积液可能呈现黄绿色。腹胀程度与出血速度相关,严重者可见脐周皮肤出现淡蓝色瘀斑,提示腹腔内大量积血。
3、休克
急性失血超过1500毫升时会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灌注不足症状。休克指数升高是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4、腹部压痛
体格检查可发现右上腹肌紧张伴明显压痛,反跳痛阳性提示腹膜刺激征。深部肝破裂可能表现为全腹弥漫性压痛,肝区叩击痛显著。若血肿压迫胆管可能出现黄疸,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及白细胞升高。
5、皮肤苍白
急性失血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表现为口唇、甲床苍白,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时皮肤呈现蜡黄色,可能伴随冷汗、呼吸急促等代偿性反应。慢性出血者可能出现结膜苍白等贫血体征。
肝破裂属于急危重症,确诊后需绝对卧床并禁食,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变化及腹部体征,必要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恢复期饮食宜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肝细胞修复。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肝脏愈合情况。
相关推荐
02:52
02:57
02:51
02:52
0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