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与腹泻的区别
痢疾与腹泻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伴随特征。痢疾特指由志贺菌、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脓血便、里急后重;腹泻则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的症状,可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引发。
1、病因差异
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细菌或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导致,具有传染性,需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腹泻的病因更广泛,包括病毒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非传染性因素,也可能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引起。
2、症状表现
痢疾患者排便时伴随明显腹痛、肛门坠胀感,粪便中混有黏液或血液,严重者出现发热、脱水甚至中毒性休克。腹泻患者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偶有轻微腹痛,通常无脓血便,全身症状较轻。
3、病程进展
痢疾起病急骤,症状持续加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普通腹泻多为自限性,3-5天内逐渐缓解,但长期慢性腹泻需警惕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疾病。
4、诊断方法
痢疾确诊需进行粪便培养或抗原检测明确病原体,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腹泻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粪便常规检查,必要时需做肠镜或食物不耐受筛查。
5、治疗原则
痢疾需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并严格隔离消毒。腹泻治疗以补液盐纠正脱水为主,细菌性腹泻可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病毒性腹泻通常无须抗生素。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处理食材前充分洗手。腹泻期间建议食用低渣饮食如米粥、面条,痢疾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菌疗程。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儿童及老年人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