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月经期吃什么排毒减肥

60511次浏览

月经期可以通过食疗进行排毒减肥经期可以喝些红豆紫米粥,玫瑰花茶及时的排除排毒,达到的减肥目的。也可以吃些甜橙、香蕉、榴莲、番石榴等等的水果进行调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排除身体里的毒素,有利于辅助减肥,促进健康。

别人说坐月子是女性脱胎换骨的好机会,其实经期也是女人改善体质的好时机。月经期间,只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食用一些有助于经期排淤血、排毒美容食物,可以有效果的进行减肥。那么,月经期吃什么排毒减肥?
  1.红豆紫米粥
  红豆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跟紫米一起喝有利尿消肿的功效。红豆含有的石碱成分可以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再加上含有的纤维可能帮助排泄体内盐分、脂肪等废物,在经期喝一些有很好的排毒减肥的效果。
  2.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具有疏肝理气、降脂瘦身之功效。非常适合新陈代谢差的人,比较容易出现水肿、便秘或者压力大的人。
  3.甜橙
  甜橙纤维丰富,热量低,含有天然糖,是代替正餐或甜食、蛋糕、饼干等甜点的最佳选择。喜欢甜食,想减肥的人可以吃甜橙来满足对甜食的渴望。再加上甜橙富含纤维,多吃有助于排便,能减少体内积累的毒素,在月经时能大量排出体内的毒素,月经后立即改变身体的柔美。
  4. 香蕉
  香蕉低热量,富含膳食纤维,能刺激胃蠕动。香蕉消化吸收良好,能长时间保持活力。假如不吃东西,只吃香蕉蘸蜂蜜,热量远低于正餐,自然也就瘦下来了。
  5. 榴莲
  榴莲闻起来很重,但却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榴莲经常被用作病人和产后妇女的补药。此外,榴莲富含淀粉,但脂肪含量低。如果可以用来代替晚餐或早餐,会有很好的减肥效果。同时,榴莲性热,能补血散寒,缓解痛经,绝对是最适合经期女性用于减肥的水果。
  6. 番石榴
  番石榴热量低,含有膳食纤维,容易让人有饱腹感,是节食者的最佳选择。同时,经常喝番石榴茶可以避免体内多余的脂肪囤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

相关推荐

01:42
为什么月经期间体重会增加
月经期间体重会增加可能是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少、激素水平升高、食用甜性食物、水钠潴留等原因引起的,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1.饮食不规律:若患者平时饮食不规律,没有按时就餐,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体重加重的症状。2.运动量少:可能是平时运动量小,且在月经期间食用过多食物,引起腹部脂肪堆积导致的,建议适度运动,例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通常可以改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3.激素水平升高:月经期间若雄激素上升可能会导致此症状,还会伴随脱发、体毛增多、月经失调等症状。建议少量食用油炸食品,避免食用过度,引起雄激素上升。4.食用甜性食物:由于甜食糖分较高,月经期间如果大量食用,可能会引起发胖,建议患者低脂低糖,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免体重升高。5.水钠潴留: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促进水钠潴留其症状有腰部酸痛、小腹胀痛等,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患者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适。
01:49
月经提前15天而且量很少
月经提前15天而且量很少通常是精神紧张、处于排卵期、月经失调、内分泌失调、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原因进行改善,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1.精神紧张:若存在此种情况,容易影响激素水平,可导致上述表现。建议适当放松,可积极参加社交活动。2.处于排卵期:在上述时间段,可能有排卵期出血的情况,此时出血量一般不大,建议适当清洗阴道,以免引起感染。3.月经失调:若上述情况伴有月经周期改变,一般考虑与月经失调有关。此时通常可以遵医嘱服用调经促孕丸、七制香附丸、益母草颗粒等药物进行改善。4.内分泌失调:该病的发作一般与营养不良、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导致上述表现。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七制香附丸、乌鸡白凤丸、振源片等药物缓解。5.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若上述情况伴有潮热、出汗等症状,也可能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有关。建议根据医生嘱咐使用雌二醇缓释贴片、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复方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改善症状。生活中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影响月经周期。同时在月经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尽量吃白粥、小米粥等食物。
01:37
来月经干活太累会怎样
如果来月经干活太累,可能会引起腰酸、月经量增多、腹部疼痛、内分泌失调、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现象,若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1.腰酸:月经期间做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加重腰酸的症状。日常应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2.月经量增多:若月经期间过度疲劳,可能会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情况。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现经期不规律的症状。3.腹部疼痛:若本身机体免疫力较弱,腹部受到冷风刺激时,可能会导致腹痛。建议做好局部保暖工作,避免腹部受凉。4.内分泌失调:月经期间过度进行体力劳动,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建议遵医嘱使用七制香附丸、益母草颗粒、甲磺酸溴隐亭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若经期过多做重体力劳动,且年龄35-40岁,可能会出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灵芝、何首乌、人参、刺五加等中药材进行调理。平时需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导致上火,加重病情。
每次来例假前下面就痒什么原因
每次来月经前出现外阴皮肤瘙痒,可能是和体内的孕酮,雌激素水平等随月经周期波动,出现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调,对皮肤产生刺激而引起的瘙痒。或者是在来月经之前,女性自身免疫力下降,自身患有的皮肤疾病,容易加重而导致瘙痒。另外某些阴道炎,也容易在月经前后而发生,这是因为在月经前,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阴道内的环境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有乳酸杆菌,使阴道保持弱酸性的环境,这也就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而在月经前,由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可能会使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减少,从而使阴道内的抵抗力容易下降,所以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致病微生物等,而使女性产生阴道炎。因此如果反复出现阴痒,建议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查明病因、对症治疗。如果确实存在阴道炎,在经期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另外,在月经来潮前应该注意饮食清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出血、感染等。一般情况下,在月经前最容易出现的阴道炎,有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像霉菌阴道炎,就是由于感染了霉菌而引起的,一般在月经前,相对来说雌激素水平可能会下降,所以阴道的环境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使一些本身存在阴道内的,一些菌就会发生改变,有的人可能会增多,有的可能会减少。所以这时候阴道的环境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差一些,容易感染细菌、病毒,抵抗力下降。这时候如果感染了霉菌,就容易出现霉菌性阴道炎。有的人在月经前总容易反复发生,所以对于这样的霉菌性阴道炎,应该积极地进行治疗。每个月经前用一个疗程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在月经期的时候也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2:37

2021-10-15

79912次收听

来月经时是可以用艾叶泡脚吗
艾叶是一种中药,是一个性味辛热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温经通络。艾叶泡脚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经络集中之处,经络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和肢节、外络肢节、内联脏腑是这么一个功能。所以可以通过泡脚这种方法来激发人体的经络功能,所以通过激发可以调整内部脏腑和外部的经络。艾叶泡脚可以在经期的时候,对于一些体内比较偏寒的女性是可以使用的,特别是末梢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泡脚尤其是用温性的艾叶来泡脚,可以很好地促进末梢血液的循环,可以改善女性宫寒的体质。对于一些备孕的女性,有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艾叶泡脚也可以治疗因为寒邪导致的痛经。但是经期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要避开出血量大的几天。因为出血量太大,可能艾叶会因为温通的作用导致月经量更多,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有一些小窍门就可以了。另外艾叶泡脚治疗下肢,或者足部的发凉、麻木、疼痛都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用艾叶泡脚这个方法是可以使用的,对于宫寒的女性尤其是好用的,只是在月经期间要注意月经量的多和少。如果少的在经期照常使用,如果多的避开那几天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
语音时长 02:30

2021-07-09

78498次收听

月经突然变多原因
月经量突然增多了最常见病因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安放节育器,错误使用药物等原因导致。尤其是长在子宫黏膜下的肌瘤,最容易出现月经量增多,有部分肌壁间肌瘤,也会出现月经量增多。鉴别子宫肌瘤是否存在,或者是长在哪个部位的子宫肌瘤,只需要通过做B超就能够非常清楚的发现。另外引起月经量多的原因就是子宫腺肌症,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疾病,子宫是均匀增大,子宫腺肌症不像子宫肌瘤,只是长了小疙瘩。子宫腺肌症是整个子宫都出现了毛病,子宫收缩乏力,在月经期的时候,会出现月经量多,同时妇女还会出现痛经的情况。导致月经量多的原因还有子宫内膜息肉。息肉就是长在子宫腔里面的一个像小疙瘩一样的东西,会影响到月经量增多,这个也只需要做一个B超,往往也能够发现。当然了有些时候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并不是太大,B超发现不了,就需要做宫腔镜来帮助诊断。引起月经量突然增多的原因还有些妇女安放了宫内节育器,由于不适应也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服用激素类药物的过程当中,没有遵循医生的遗嘱,错误的使用药物也会导致月经异常。妇女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虽然月经量增多,但是怎么也找不出原因,叫做特发性的月经过多,这种情况虽然说不出原因,但是也应该要及时治疗。
语音时长 02:18

2020-04-30

61588次收听

03:09
月经突然不来的原因
一、要注意是否怀孕,尤其是对于育龄期的妇女,而且她又没有做好避孕措施的时候,尤其需要关注。需要做一个验孕的检测就可以知道。二、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月经不规则、月经稀发。三、月经周期非常长,超过35天,甚至两三个月,甚至半年都不来一次月经,同时会伴有多毛、痤疮、不孕等情况。四、内科疾病的影响,比如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也会出现月经不来。五、使用了一些避孕措施,比较曼月乐的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含有孕激素,妇女不能适应,就会出现月经不来。或皮下埋植了一些避孕药,避孕药也可能会使到妇女不适应,出现闭经的情况。六、精神因素的影响导致不来月经,比如考试、工作等等,过度的运动也会导致月经突然不来。
月经失调症状
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前后的淋漓不尽地出血,肥胖、长痤疮等症状。正常的月经周期应该是28到30天左右,每次来月经5天到7天,这是一个正常的月经周期。但不是月经周期不在这个范围内就不正常,月经周期只要21到35天之内都算一个正常的周期,每个人的周期也不完全一样.如果22天、33天、35天来一次,周期也在正常范围内不代表月经失调。如果小于21天就来一次就有点月经过密,可能排卵的问题或者是卵巢功能的问题,需要再去检查。还有月经周期过长45来一次,多数是多囊卵巢综合症,会比较肥胖,脸上长痤疮,严重会不孕症,是需要治疗。月经失调就是表现为月经前后的淋漓不尽地出血,可以做B超检查,除外宫腔还有子宫的器质性毛病就是黄体功能的问题,可以在月经的后半周期口服黄体酮来调节。不管是哪种月经失调,如果年龄小于40岁,口服短效避孕药调经。超过40岁之后就不建议长期用的口服短效的避孕药,会有血栓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53

2020-03-12

57853次收听

03:02
经期可以喝蜂蜜水吗
经期可以喝蜂蜜水。因为蜂蜜水有通便、提高免疫力、调节子宫平滑肌减轻痛经等作用,所以经期是可以喝蜂蜜水的,但不宜太多,以免导致血糖升高甚至糖尿病等不良后果。蜂蜜水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有一定量的激素,有丰富的糖分,不仅具有通便的作用,也有调节免疫的功能,可以增强经期女性的免疫功能。喝蜂蜜有很大好处,但蜂蜜水也不宜多喝,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糖分,如果喝多了会导致女性血糖升高,甚至糖尿病。糖尿病是现代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富贵病,是现代生活条件改善后发病率急剧升高的疾病。另外,蜂蜜也有调节子宫平滑肌功能的作用,可以减轻部分患者的痛经情况,这些对女性都有一定的帮助。在经期除了蜂蜜,包括茶叶、咖啡等其他饮料,女性都可以喝,但不宜喝得过多。尤其是咖啡类饮料,常会导致女性心慌。在经期女性失血后一般就会心率增快,如果再喝咖啡,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会有不利影响。
产后来月经是不是子宫恢复好了
孕妇在产后,不论剖宫产或顺产,产后来月经的时间都与卵巢、子宫的恢复没有必然联系,具体情况因每个孕妇身体情况不同而异。如果是母乳喂养的产妇,很多时候来月经的时间会比较晚,因为本身母乳喂养就会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可以推迟月经。另外,产后来月经时间的长短与卵巢和子宫的功能并没有明显的联系。产后过程中即使没有来月经,产妇可能卵巢功能也已经恢复排卵了,也就是说不要根据是否来月经来判断是否可以再次怀孕,务必产后同房时做好避孕措施。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产妇因为没有采取很好的避孕措施,在不适宜怀孕的时候又再次妊娠,这样对于产妇的身体打击是非常大的。所以务必提醒大家,不管产后是否来月经,同房时都要采取避孕措施。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31

48487次收听

月经紊乱的中医治疗方法
大多数的女性都出现过月经紊乱的问题,而且月经紊乱是很容易影响到我们自身今后的生活,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调理,先要根据患者自身月经紊乱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月经血块多怎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每位女性每个月都会来月经的,这其实是一种健康的表现,但是也有很多女性在来月经时候出现很多问题,这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了,尤其是当来月经时发现月经里有很多血块的时候,出现血块的原因是特别复杂的,就比如说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月经不调包括很多表现形式,其中月经血块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经期可以喝茶吗
经期的女性是不适宜喝茶的,因为喝茶会导致身体内的铁元素流失,这是由于茶叶中的鞣酸导致的。而且经期喝茶,对女性的身体还有一些其它伤害,会加重便秘,降低食欲。因此不建议女性在经期的时候喝茶,最好喝白开水代替。经期除了不能喝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女性一定要多了解一些。
月经黑紫色怎么回事
月经颜色可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月经变成黑紫色的原因可能是血液凝固、血液滞留、子宫内膜异常、子宫内膜剥脱不全、子宫内膜息肉等。
月经期腰疼怎么办
月经期腰疼是十分多见的症状,此时可对腰部或者肚脐下方的关元穴进行适当热敷,并适当按压合谷穴,加强饮食方面的调理,一般即可得到有效缓解。但如果腰痛比较严重,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物,也可选择服用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