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胃肠积热、气机郁滞、气血亏虚、阴寒凝滞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节、运动疗法、情志调摄等方式改善。便秘在中医理论中分为实秘与虚秘两大类,实秘多因邪滞肠道,虚秘常由脏腑功能失调导致。

1、胃肠积热
长期过食辛辣厚味或外感热邪,导致肠道津液耗伤,粪便干结难解。患者常伴有口臭、面赤、小便短赤等症状。可选用麻子仁丸润肠通便,或大黄附子汤泻热导滞。日常需避免羊肉、花椒等辛温食物,适量食用梨子、香蕉等润肠之品。
2、气机郁滞
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致使肝脾气滞,肠道传导失职。多见排便不畅、腹胀嗳气等症状。柴胡疏肝散可疏肝解郁,六磨汤能行气导滞。建议每日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配合按压合谷、太冲等穴位。
3、气血亏虚
年老体弱或产后失养造成推动无力,表现为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黄芪汤可补气通便,润肠丸能养血润燥。宜常食山药、红枣等补益食材,避免过度节食。晨起空腹饮用温蜂蜜水有助于刺激肠蠕动。
4、阴寒凝滞
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导致肠道失于温煦。常见腹中冷痛、四肢不温等症状。济川煎可温阳通便,半硫丸能散寒开结。日常可用艾灸神阙穴,饮食中加入姜、桂皮等温性调料。
5、津液不足
热病伤津或饮水过少致使肠道失润,粪便如羊屎状。增液汤能滋阴增液,五仁丸可润肠通便。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食用银耳、黑芝麻等滋阴食物。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
中医调理便秘需辨证施治,实秘者忌用温补,虚秘者慎用攻下。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避免久坐久卧。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便血、消瘦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慢性便秘患者可定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体质类型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
相关推荐
02:00
01:49
02:07
01:41
02:4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常见便秘有哪些便秘
- 2 什么是便秘及便秘的症状
- 3 常见便秘有哪些便秘?
- 4 怎样便秘缓解便秘
- 5 便秘是什么引起的便秘
- 6 经常便秘怎么办经常便秘怎样合理
- 7 便秘怎么轻松调理便秘
- 8 预防便秘多按便秘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