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考前怎么缓解紧张

60542次浏览

考试前可采取深呼吸的方式缓解紧张,能有效降低呼吸频率。同时可适当活动肢体,建议做扩胸运动或伸展运动,以放松肌肉和稳定情绪。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树立自信心。

在考前会紧张不安,主要是由于对考试结果担心,生怕自己会考砸。而过于紧张往往会适得其反,可能会影响考场上发挥,因此要掌握一些缓解方法,以便能够保持舒缓放松,考出正常成绩。
  1、深呼吸
  深呼吸可缓解紧张焦虑。紧张不安可导致脉搏加快和呼吸频率上升,而做深呼吸可降低呼吸频率,防止心跳过速。鉴于此,在考试前就可尝试做深呼吸,可掌握一些腹部呼吸的技巧。
  2、活动身体
  适当活动肢体可改善肌肉紧绷,恢复舒坦平稳的呼吸,从而可逐渐消除焦虑不安和紧张害怕的情绪。建议可选择做扩胸运动或伸展运动,还可上下转动双肩,举肩时吸气,而松肩时呼气。
  3、树立自信
  考前紧张焦虑一般是缺乏自信心,考生总会认为自己考不出好的成绩。因此就要尽可能树立自信,可以回想之前成功的场景,相信经过平时努力会取得满意成绩。

相关推荐

躯体性焦虑症怎么治
躯体性焦虑症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治疗,病情发生时立刻服用抗焦虑药物就能缓解躯体性焦虑症。很多患者出现躯体性焦虑症是因为遗传引起,也有可能是过度抑郁所致。通常患者会有身体出汗或者皮肤潮红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气短、胸闷等表现,如果是女性患者还可能有月经不调症状,直接影响女性正常生育能力。所以患者在发现躯体性焦虑症后,及时到医院服用药物治疗,还要通过心理疗法医治,例如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想法、情绪、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重新建立患者的认知体系。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86459次收听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在临床上也称其为焦虑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通常患者会表现为焦虑不安、心悸、无法保持冷静等症状,通常与常人的反应相比更为强烈,因为面对压力时适当产生焦虑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对于患病者来说其反应的症状较为明显,并且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睡眠障碍等现象,部分患者也可能会对自身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可以依靠临床的诊断,采用心理疗法或者是药物治疗。通常药物可选择苯二氯卓类药物来降低患者焦虑的心态。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21

79305次收听

怎么安慰考前焦虑怎么办
出现考前焦虑,要给予适当安慰,尤其是要让考生改变原有不良心态,尽可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且可以向朋友亲人倾诉出内心想法,可以宣泄情绪。还可以给予暗示,让考生知道自己能考好。
如何缓解考前紧张情绪
考前过度紧张时,可在早晨起床后,适度的散步、跑步、骑车等进行有氧运动,舒活筋骨、呼吸清新的空气,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也可在晚上睡前洗热水澡,或找人倾诉聊天,缓解紧张情绪,避免影响考试成绩。
01:57
焦虑症会变成精神病吗
焦虑症一般不会变成精神病,精神病也从来不是焦虑症演变而来。精神病是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它一般是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焦虑症一般没有明确原因和固定内容的紧张、担心、提心吊胆,又伴有自主神经的症状,比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或者尿频等表现,还有一些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一般焦虑症病人内心比较痛苦,会主动就医,自制力较好,预后较好。而精神病一般的症状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方面的症状,病人没有自制力,也不觉得内心很痛苦,预后较差。
焦虑症中医叫什么
中医中没有焦虑症的病名,中医将这类疾病归于郁病,并根据其发病原因、症状的不同,将其为分为心虚胆怯型、痰热扰神型、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在治疗上也根据不同的类型并采取不同的方药治疗。
02:02
焦虑恐惧症能自愈吗
许多焦虑恐惧症患者不喜欢吃药,希望能够自己痊愈,这种可能性虽然有,但是比例不高。轻度的焦虑症、抑郁症,病前性格比较外向开朗,自我反省能力比较高,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的患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调整和锻炼,达到自愈。但是大部分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很难自愈。因为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往往有一些共性的问题:病前性格不良、自卑、胆小、紧张、恐惧,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自信,没有充分的安全感。这种不良的人格往往需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自我调整,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成长。靠患者自愈比较困难。
焦虑心悸心慌怎么办
我们在平时其实都会出现焦虑心慌心悸的症状,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疾病因素,或者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调节,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对我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艾司唑仑片什么人慎用
艾司唑仑片是比较常用的安眠类药物,治疗失眠的效果是很不错的,不过,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这种药物,有些人必须得慎用。比如说急性酒精中毒的人,有肝肾功能损害的人,重症肌无力患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年老体弱的人。
02:29
焦虑症的症状
焦虑症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急、担心、着急。急就是急得六神无主、坐卧不宁。身体的表现就是紧张、担心、恐惧,会觉得心跳加快、心慌、胸闷,甚至有些人会胸疼。当呼吸系统出现问题以后导致神经系统也出现问题,会引起神经系统也比较紧张,会头痛、头晕,甚至出现眩晕,然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大汗淋漓。然后会影响泌尿系统,小便增多等等。还有更严重的,有些人出现惊恐发作,甚至会奔跑呼喊救命,说自己要死了,到处喊,这其实都是焦虑这种惊恐发作。焦虑症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慢性焦虑或者称为广泛性焦虑;第二种较为严重,其形式可表现为惊恐发作,其实这些都是焦虑发生的躯体症状,身体体验表现的症状。
归脾丸治疗焦虑症有没有用
归脾丸是治疗心脾两虚的一种中药,如果病人患有焦虑症,又有心脾两虚的表现,比如心悸、气短、乏力、食欲不好、大便糖稀、乏力一系列的临床表现,舌头很胖大、很淡,脉象比较沉、细弱,如果是这样的一系列表现,是心脾两虚的表现。如果是心脾两虚症的焦虑症病人,用归脾丸有效,如果不符合心脾两虚症的表现,用归脾丸则无效。
语音时长 01:12

2018-09-30

73860次收听

01:17
焦虑症的前兆表现
焦虑症没有前兆表现,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长期慢性的表现。焦虑症往往会有一些诱发因素,这些诱发因素可能是长期的压力比较大,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出现过分紧张、焦虑、担心,同时出现植物神经症状,比如出汗、心悸等症状。焦虑症只要患者及时医治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和痊愈。患者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以免进一步加重焦虑症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什么人容易焦虑
过分追求完美、太过较真、对结果特别看重的人容易焦虑。追求完美并没有什么不好,能促使人把事情做好;但是太看重结果,内心时刻都不能放松的人,则容易焦虑。同样是最求完美,但二者的内在张力不同。前者在想如何把事情做好,而后者的关注点是做不成功怎么办,如果领导不认可怎么办。后者考虑的是如何让外界、让其人高兴,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追其根源,大多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太过严苛。如果父母要求完美、过于较真、太规则化,那孩子从小就不放松,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担心,如果父母不认可怎么办,如果被父母批评怎么办。长大以后,就形成了担心结果、担心别人的看法。据观察教师、医护人员、财会和军人的孩子较容易焦虑,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少,还有这些职业的家长十分理性,容易教条化、规则化,很少真正体会到孩子内心的想法。但这并非绝对,关键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同时也是提醒父母不要只追求结果,努力的过程也很重要。
语音时长 02:40

2018-09-29

56464次收听

焦虑症会不会遗传
焦虑症的遗传几率在30%左右,存在遗传的可能性,其发病因素还包括生物学、环境、心理等。焦虑症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但如果有家族史的焦虑症患者也不要忧虑和担心。除遗传因素外,焦虑症发病还存在其他因素,虽然焦虑症存在遗传的几率,但也可以改变和治疗。
语音时长 01:24

2018-09-21

59399次收听

02:09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是人类的正常反应,当人们因为对未来事情的结果不知道、不清楚,会出现担心、着急、不放松或急躁等情绪反应。焦虑没有明确固定的对象,有明确固定对象叫恐惧,比如怕蛇,怕血等。如果焦虑情况超过半年,同时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则诊断为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