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脊髓萎缩症是什么原因

69122次浏览

脊髓萎缩症比较常见的发病原因就是遗传,通常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脊髓萎缩症的发病也和费用性因素有关系,营养障碍也有可能会导致脊髓萎缩症,主要指的就是下运动神经元遭到破坏,影响到交感神经的营养作用。此外,脊髓萎缩症还有可能是肌肉疾病、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

脊髓萎缩症也就是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致死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如果患上这种疾病,应该要先查明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可以更好的缓解病情,预防各种严重的后果。那么脊髓萎缩症是什么原因?
  1、遗传因素
  脊髓萎缩症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遗传。这本身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以说该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说孩子患上这种疾病,那么父母肯定都是脊髓萎缩症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临床上主要的表现就是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通过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避免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废用性因素
  脊髓萎缩症的发病和废用性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脊髓萎缩症属于是运动神经元病变。这种病变很有可能是肌肉长期不运动导致,这个时候会出现四肢力量减弱和肌肉萎缩的情况。前角病变或者是周围神经的病变,都会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一部分肌纤维废用,这样就容易产生废用性脊髓萎缩。
  3、营养障碍
  脊髓萎缩症也有可能是营养障碍导致的。当下运动神经元的任何部位遭受了损害,那么末梢部位所释放的乙酰胆碱就会明显减少,交感神经的营养作用会明显减弱,从而引发肌萎缩。
  4、肌肉疾病
  脊髓萎缩症也有可能是某些肌肉疾病导致,这种叫做肌源性肌萎缩。比如说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经过形态学检查,证实这是脊髓型肌萎缩。
  5、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可能会引起脊椎萎缩症。这些因素容易使脊髓前角细胞出现功能异常,从而造成骨骼肌肉萎缩和无力,也会使身体出现消瘦的症状。

相关推荐

脊髓空洞症有多严重
脊髓空洞症的患者症状是比较严重的,往往在早期时就有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上肢一侧或双肢感觉节段性分离障碍,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双侧肢体痛觉减退或消失,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还会出现骨间肌以及指尖肌。当然,在肌肉萎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爪形手,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建议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后,大部分考虑为脊髓空洞症的疾病,往往在早期时就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延误病情,以免耽误治疗,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对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影响。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8

59351次收听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是怎么造成的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大多数是由于遗传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会造成肢体肌萎缩、肌无力病症出现。脊髓性肌萎缩症可能会由于多种基因突变而引起,一般是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突变所引起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所以遗传因素是造成脊髓性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当然,诱发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情绪变化、外伤、手术、疲劳等因素,都有可能会诱发疾病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肉病等容易混淆,所以要特别的注意,积极配合医生查找原因再做治疗。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8

93754次收听

脊髓萎缩是怎么引起的
脊髓萎缩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如果说父母是该病的基因携带者或患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将会明显增加。脊髓萎缩的发病和某些废用性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若是有营养障碍的问题,被病毒感染或者是患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容易引起脊髓萎缩。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能治好吗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是可以治好的,但是相对而言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要想有效达到好的治疗作用,首先就应该选择保守性治疗,选择手术性治疗,同时还应该注重于心理治疗或是放射性治疗,结合病情来选择正确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
肌萎缩有什么症状
肌萎缩在发病早期会出现身体乏力的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下肢,患者常常无法久站。如果患有肌萎缩,还会出现面色无华的症状,不仅面部毫无生气和光泽,嘴唇也会发紫。除此以外,肌萎缩的患者路经常会跌倒,还会有假性肌肉肥大、感觉障碍以及其他的症状。
脊髓萎缩症可以治愈吗
脊髓萎缩症的出现目前并没有办法治愈,所以只能够选择康复治疗为主,在选择治疗时,我们可以考虑多服用维生素b,多选择物理治疗,或是按照病情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毕竟目前没有什么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只能够按照这些方式来缓解。
脊髓萎缩症的症状
婴儿脊髓萎缩症可能会出现对称性肌无力以及肌肉松弛的症状,有时候也会发生肌肉萎缩。如果患的是少年型脊髓萎缩症,往往会出现步态异常的现象。中间型脊髓萎缩症可表现为近端无力。有些人患有少年型显性遗传肌萎缩,这时候会有近端肌无力的问题,甚至发生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