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的主要护理方式

55393次浏览

内科疾病中,胆囊息肉的疾病在生活中是较为多发的,患上了胆囊息肉后,做好一定的胆囊息肉的护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下吧。

1、胆囊息肉的护理要注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胆囊息肉的出现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

2、胆囊息肉的护理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黄红色的水果蔬菜。因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内壁上皮的健全,也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萝卜、水果汁、荠菜、山楂等有利胆疏肝的作用,可常吃。胆囊息肉患者也可以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这些都是较为有效的对于胆囊息肉的护理措施。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对于胆囊息肉的护理方式具体的讲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这方面的胆囊息肉的知识,及时去治愈好胆囊息肉。如果您还有其它的胆囊息肉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相关推荐

为何胆囊息肉会消失
胆囊息肉自己消失,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之所以会消失,大概有两种原因。第一,所谓的胆囊息肉并不是真性息肉,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误诊为胆囊息肉,这种胆固醇结晶有可能随着胆汁的自己溶解掉了,或者是在胆囊运动的时候,从胆囊壁上脱落了,从而在后续的检查中,就发现息肉不存在了,误以为是息肉消失了。第二,,息肉本身和胆囊黏膜相连的部位非常的纤细,在胆囊剧烈收缩或者是剧烈运动时,这种纤细的蒂部有可能发生断裂,导致胆囊息肉脱落,随着胆汁排出到肠道内,所以也就出现了后续检查中,发现胆囊息肉不存在消失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在临床上其实并不是非常多见,但是偶尔在临床上是可以遇到,无论是哪种原因,大家都不要慌张。
语音时长 01:16

2021-10-15

78120次收听

胆囊息肉会不会遗传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促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胆囊息肉已经成为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想吃的不能吃,想喝的不能喝。对于很多胆囊息肉患者都会担心会不会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胆囊息肉是否传染
胆囊息肉是否传染?这个病不是传染病,是胆囊增生或者胆囊炎性变所致。属于非传染性疾病。得了这个病如果息肉小于1.0厘米,可以定期服用中药控制,如果大于1.0,需要避免恶变,手术切除。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胆囊息肉的病因:
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中医归属于胁痛范畴认为其病机多为郁、痰、瘀郁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浊邪易于停聚,结而为痰,痰浊阻滞日久为瘀,三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该病的治疗以乌僵薏四汤调和肝脾收效较为满意。
胆囊炎发作时临时处理
一旦在家里突然发生右上腹疼痛时,千万记住不要随便使用止痛药物。因为一方面止痛药麻痹了痛感神经,但并未阻止胆囊炎病情的发展变化,由于疼痛缓解而忽视了病情,延误治疗,很可能导致胆囊炎的严重化,引起化脓穿孔,甚至出现腹膜炎,以至于危及生命。那胆囊炎发作时应
肋骨下边疼怎么回事
如果病人出现了肋骨下边疼痛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主要看是肋骨右下方还是左下方疼痛。如果是右下方疼痛,多是由于肝脏、胆囊部位的疾病所引发的,因为右侧肋骨下方主要是肝脏和胆囊,比如说有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或者是有肝囊肿,肝部的的肿瘤以及肝炎等疾病所导致的。如果是左下方疼痛,多是由于胃部的疾病,比如说胃炎,胃溃疡,胃部肿瘤,以及有胰腺或者是脾脏部位的疾病所导致的。还有就是出现了肋骨下方外伤或者有劳损以后引发第十一、十二肋软骨炎情况,也会有肋骨下方疼痛。所以在出现疼痛以后一定要及时的就诊,主要看是什么原因引发的疼痛,并且针对病因治疗来缓解疼痛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26

2020-03-19

58742次收听

02:38
胆囊息肉治疗
胆囊息肉,首先要鉴别是真性息肉还是炎性息肉,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无继发症状以及潜在的是否有癌变的风险等一系列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临床上一般会建议超过一公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考虑手术切除治疗。胆固醇性息肉,它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成分,只是一些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的黏膜上,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可能形成进一步的胆囊结石。这种结石要密切随访,看它有无引起进一步的症状,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溶石利胆的药物进行逆转。
02:15
胆囊息肉能吃鸡蛋吗
胆囊息肉可以吃鸡蛋。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可以在一日当中正常食用鸡蛋,建议的量是一天不超过一个鸡蛋,对于需要足够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多食用蛋清而减少蛋黄的摄入。当然,对于胆囊息肉已经合并有慢性或者是急性胆绞痛发作,胆囊结石同时存在时,则要避免蛋黄的摄入,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对于胆囊的刺激,诱发急性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的发作,因此,对于无论是胆囊息肉还是其他胆囊疾病食物,要注意其食物当中的饮食成分。尽量的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
02:08
胆囊长息肉要吃什么药
胆囊息肉在体检时,经常会发现胆囊壁上有一个或者是单个的大小不等的息肉样病变。通常根据其性质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胆固醇性息肉由于没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不引起明显的症状,通常也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胆固醇性息肉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慢性胆囊炎而引起疼痛,消化不良,隐痛,腹胀等,可以选择对症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果胆囊息肉考虑是腺瘤性息肉,或者快速增长,有存在癌变的风险,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干预,以避免胆囊癌变导致的疾病的恶化。
胆囊息肉术后能复发吗
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胆囊息肉以后怎么治疗。它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块。保守治疗就是我们用一些药物来控制它生长,手术就是把胆囊息肉完全的清除,那手术又分两大部分,一个是连胆一起的完整的胆囊切除术。这种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没有了生长的基础,所以这种是不会复发的。现在还有一种微创的手术叫取息肉术,就是把我们胆囊切开,把里面的息肉完整的切除,局部黏膜,用可吸收的线把黏膜给它缝好,这样能保留胆囊的功能。但是这种情况有一个问题,就是胆囊息肉有可能还会复发,所以说不同的手术方式决定了我们胆囊息肉会不会复发,如果胆囊是单发的,息肉个数比较大,这种息肉有恶变的风险,所以建议连同胆囊和息肉一起切除,这样效果比较好,比较彻底,也不存在胆囊息肉会复发的问题。如果胆囊息肉是多发的,比较小的这种息肉,它的恶变风险比较低,如果这种多发的小的息肉又合并有胆囊的结石,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保胆取息肉或者取石的方法,但是这种处理也会带来将来息肉有可能会复发,所以说根据不同的息肉的性质大小,手术方式,它复发程度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每个朋友要根据病情的情况,需要手术方式的所采取哪种方式,然后我们才能知道息肉会不会复发。
语音时长 02:00

2019-12-20

61612次收听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要注意饮食,定时随访,如情况严重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比较高发,而且呈现年轻化,这跟日常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发生胆囊息肉一定要定期的检查。如果息肉很小,也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先不管;只要定期的做超声检查,就可以动态来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合并消化道症状,餐后出现腹胀、隐痛,都可以先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最主要的是要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逐渐增大,长到一公分左右,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病人息肉很小,大概五六毫米或者更小,也可以考虑尝试用熊去氧胆酸之类的药物;如果效果不明显,就没必要长期服用药物。
语音时长 01:45

2019-01-14

56182次收听

03:00
胆囊小的影响
胆囊偏小会加大发生癌变的可能性。首先要分析原因,本身发育小,没有任何病理改变,胆囊功能正常,不需要任何治疗。慢性炎症或长时间充满型结石,引起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缩小,胆囊没有功能,时间长了发生胆囊的癌变,发生癌变,不会表现为症状加重,晚期的胆囊癌影响到胆道或者黄疸,引起严重症状。所以如果胆囊偏小,首先要鉴别是否正常,如果病理性的慢性炎症导致缩小,还是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胆囊病变指的是什么
胆囊病变一般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两种,分别是良性和恶性病变,但是一般来说非肿瘤的病变比较多,比较大的胆囊息肉更容易病变。不了解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人在患病以后,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时候甚至由于不了解而错多最佳治疗时间。
01:36
胆囊息肉样病变确诊方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常规需要做B超,通过B超检查就可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但是要真正的鉴别它是胆固醇性息肉或者是真正的胆囊息肉时,往往需要借助超声造影的检查。胆固醇性的息肉,它实际上是胆固醇的结晶,往往不含有血管。在超声造影下看不到有血流通过。而真正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它是从黏膜上增生的一些结节,往往伴有血流。通过超声造影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病变是否有血流。如果病变有血流,强烈建议尽快手术。如果病变没有血流,它是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观察。
得了胆囊息肉不可以吃什么
胆囊息肉的患者没有饮食方面的限制,几乎可以正常饮食。但是有一点,如果胆囊息肉是假性息肉,是结石的早期的话。那就说明,脂代谢可能有问题或者摄入的脂量可能比较多,这时要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要采取低脂饮食。
语音时长 00:37

2018-06-29

6449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