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患者能否喝牛奶

57059次浏览

陈某今年38岁,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爱跟同事喝喝小酒聊聊天,前些日子感觉右上腹有点隐隐作痛,由于担心肝脏出问题了,于是急忙赶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最大的息肉直径有0.5cm。由于息肉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并嘱咐其平时少饮酒,少吃高脂肪、油腻以及辛辣的食物。可是他忘了咨询医生能不能喝牛奶,因为他早上有喝牛奶的习惯,而牛奶又有一定的脂肪含量,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禁地。

在此可以肯定的回答,胆囊息肉患者是可以喝牛奶的。牛奶主要成份由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组成,尽管含有部分脂肪,但是对胆囊息肉构不成威胁,实在不放心的患者可以喝脱脂牛奶。值得一提的是,牛奶中的某些成份还能有效控制肝脏制造胆固醇的数量,使得牛奶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所以胆囊息肉患者是可以喝牛奶的。

此外,牛奶具有很高的营养成份,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以外,还含有磷、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最难得的是,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我们知道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牛奶中的蛋白质就包含了这种必需氨基酸。所以胆囊息肉患者们大可不必担心,放心的喝牛奶吧。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能不能做仰卧起坐
患有胆囊息肉可以做仰卧起坐吗?有很多患有胆囊息肉的人们非常喜欢运动,而专家告诉我们,有胆息肉也可做仰卧起坐。只是还要多注意其他方面,例如饮食。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胆囊息肉是否有遗传性
胆囊息肉是否存在遗传性是很多患者担心的问题,患者可以放心,这个疾病是不会遗传的。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
胆囊息肉会遗传给胎儿吗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促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胆囊息肉已经成为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胆囊息肉应该怎么治?很多家庭还担心胆囊息肉会不会遗传给胎儿。
02:40
胆囊息肉癌变需要切除胆囊吗
临床上如果诊断出胆囊息肉癌变,必须进行胆囊切除。无论是胆囊息肉还是胆囊自身产生癌变,治疗的最低要求是切除胆囊。胆囊癌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期,常见的有TNM分期和Nevin分期。如果在胆囊息肉早期产生癌变,没有影响到胆囊的肌肉层或者粘膜下的肌肉层,只是在粘膜内有一些轻度的癌变。单纯地做胆囊切除手术能达到治疗效果。一旦胆囊癌有所发展或者胆囊息肉癌变之后,癌细胞已经扩展到黏膜的基层,甚至达到胆囊基层、胆囊壁,除了胆囊以外,要把胆囊所附着的部分肝脏,甚至胆囊管所附着的部分胆总管,都要进行切除,进行重建手术。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哪些事项
胆囊息肉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胆囊切除手术者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逐渐过渡,手术后第二天建议吃清淡的流食,在1到2周之内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储备功能容易出现不足,因为胆汁是肝脏分泌的,临时储存在胆囊里,吃饭时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空到肠道里消化食物,在胆囊切除以后,胆汁的储备能力会出现短时间不足,有些患者容易在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出现腹泻,因此在手术后早期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而到后期由于身体的适应和代偿功能会合并出现胆管增宽,从而替代一部分胆囊的胆汁储备的功能。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6

59488次收听

02:26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明显不良症状。而胆囊息肉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是否存在癌变的风险来选择,可以接受胆囊切除手术。胆囊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除少部分的息肉有潜在癌变风险之外,大多数的胆固醇性息肉等,都不会有癌变的风险。也不会有任何的症状,胆囊息肉治疗,主要是要结合是否有合并其他的胆囊疾病以及胆囊息肉是否有发生癌变的风险来进行选择,多数情况之下胆囊息肉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调整饮食结构,胆固醇性息肉由于其有发生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囊息肉的风险。在饮食控制上面也要格外的注意,对于腺瘤性息肉这样具有潜在恶变风险的胆囊息肉,检查确认即有发生癌变的风险,特别是直径大于一公分基底较宽,形态不规则,内部有血流信号的胆囊息肉,建议早做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
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高膳食纤维是最有可能导致最常见的胆囊息肉的原因。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年龄因素被认为是引起胆囊息肉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50岁以上的人群,以前患过胆结石的人最有可能患胆囊息肉。胆囊息肉被描述为胆囊壁上的息肉样病变,通常在超声检查或胆囊切除术后偶然发现。它是一种异常细胞的生长,从胆囊内壁突出。胆囊中发现的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通常为小于1厘米的小息肉,并且是非肿瘤性的。然而,较大的息肉可能具有潜在的恶性,胆囊息肉大小通常是癌症存在的标志:直径小于1厘米的胆囊小息肉通常是良性的,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更有可能是恶性的。大于1点8厘米的胆囊息肉很有可能是恶性的。
语音时长 01:25

2019-12-27

50119次收听

02:46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手术做完切除以后,一般需要有几个注意点:一是手术后,早期患者恢复饮食要尽量缓慢,手术后第二天一般建议病人可以吃一些清淡的流食,在1到2周之内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二是胆囊切除手术以后,胆汁的储备能力就会出现短时间不足,有些患者可能就容易出现在进食油腻的食物以后,出现腹泻,这个时候在手术后早期的时候可以加用一些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来辅助消化的功能,而到后期由于身体的适应和代偿功能会合并出现胆管增宽,从而替代一部分胆囊的胆汁储备的功能。
02:56
胆囊息肉的并发症
患者胆囊息肉的并发症是可能会恶变为胆囊癌。胆囊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腔里面生长的息肉样的病变组织。病理类型主要是两种:一是胆固醇性息肉,二是腺瘤样息肉。无论哪种息肉,在B超上都很难进行完全的鉴别,胆囊息肉对患者的危害,最主要一点,超过一公分的息肉,就有可能会有癌变,而一公分以下的息肉,基本上是不会癌变的。对于直径小于一公分的息肉,一般建议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而对于直径大于一公分的息肉,建议患者要及早的进行手术切除。所以胆囊息肉最主要的并发症,还是有可能会恶变为胆囊癌。
02:12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根据胆囊息肉的具体性质以及和胆囊息肉相关的症状,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的相关疾病,而采取相应的不同治疗措施。胆固醇性息肉,由于不存在癌变的风险,不引起明显的症状,对于胆囊功能也没有影响,无需任何的干预,建议每半年做腹部B超就可以。如果胆囊息肉快速增长,检查提示有胆囊息肉内血流信号,胆囊肌底过宽,形态不规则,怀疑是胆囊腺瘤性息肉时,需要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如果胆囊息肉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出现了相应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采取的治疗措施是饮食控制,配合药物控制症状进行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保留胆囊功能。
胆囊息肉怎么自愈
胆囊息肉基本没有自愈可能性,一旦发病不管轻重与否,患者都要积极接受治疗。患者一般需要按疗程,用水煎服双花连胆汤等一类中药方剂,同时可配合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等物理疗法,进行辅助性治疗,而必要时,最好及时做胆囊切除术以及淋巴结清扫手术等外科手术。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
胆囊息肉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它有一定的癌变可能。因此,发现胆囊息肉之后,患者应及时治疗,可使用利胆类药物治疗,比如熊去氧胆酸,如药物治疗无效,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胆囊内的胆固醇成分呈过饱和状态析出,形成这种胆固醇结晶。胆囊息肉临床上叫做胆囊息肉样变,因为胆囊息肉有不同的类型:一、真性的息肉,就是胆囊壁、胆囊粘膜形成炎性的息肉。二、是腺瘤样的息肉,从胆囊壁上突起一个实性的结构。如果是腺瘤或者是腺肌症、炎性息肉,如果慢慢增大有可能会发生恶变。所以,如果胆囊单发息肉逐渐增大,达到将近一公分左右,就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从超声上来看,表现为稍强回声或者是强回声;或者是密度比较低,可能也表现为等回声。胆固醇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有时是可移动的,附在胆囊壁上,是不移动的。所以,这种息肉样变从影像上,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区别。一般建议有比较大的息肉,一定要进行定期的随访来观察,严格的把握手术时机;以避免发生胆囊息肉恶变以后,发生胆囊癌。
语音时长 02:03

2019-01-14

64307次收听

胆囊息肉病人的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病人平时需要注意低脂饮食,定期去监测。胆囊息肉病人平时需要注意的:一、低脂饮食,低脂饮食是平时少吃油腻的东西,烧烤类的尽量少吃,比如早晨一天三餐,早晨吃油腻的东西,那么到中午晚上尽量少吃。二、得了胆囊息肉应该时常要去监测,因为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和大小有关系,所以要时常去医院里面去做彩超,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大小超过一公分,或者在短期内,比如以三个月为界,它的生长速度超过0.1公分,那么认为生长速度比较快,这两个指征都是恶变的表现。所以需要早期的就医,让大夫去判别是否需要手术。
语音时长 01:14

2018-09-14

51516次收听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区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一般没有太明确的病因,炎性的息肉,胆囊反复发炎或者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炎症加重,可能会逐渐发展成胆囊腺肌症,甚至发生癌变。另外一种是息肉样变,与胆结石的发病原因相同。
语音时长 01:18

2018-09-07

60958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