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利弊再引争论
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但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胃肠、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功能。
少量饮酒可能通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方式降低动脉硬化风险。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黄酒含有的功能性低聚糖可调节肠道菌群。每周酒精摄入量控制在100克以下时,部分研究显示冠心病发病概率有所下降。这种保护作用在中年人群中更为明显,但需建立在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基础上。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进展为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诱发胃炎和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方面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孕妇饮酒可能造成胎儿酒精谱系障碍,青少年饮酒会影响大脑发育。每日酒精摄入超过40克即显著增加口腔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病风险。
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高血压、肝病患者应严格戒酒,服药期间避免饮酒。饮酒时搭配高蛋白食物可延缓酒精吸收,但无法消除其危害。出现酒后心悸、呕吐咖啡样物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比依赖饮酒保健更重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酒精相关器官损伤。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注意饮食健康?
- 2 怎样饮食健康?
- 3 怎样饮食健康呢?
- 4 冬季怎么饮食健康?
- 5 如何保护饮食健康?
- 6 节后怎么饮食健康?
- 7 早上要怎样饮食健康?
- 8 怎样饮食健康又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