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油,悄然成“灾”
过量摄入烹调油可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日常需控制每日摄入量在25-30克。
烹调油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脂肪来源,但长期过量使用会导致热量超标。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虽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但高温烹饪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动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易引发血脂异常。家庭烹饪中煎炸、爆炒等方式用油量可达蒸煮的3-5倍,且重复使用油脂会加速氧化变质。部分加工食品如饼干、膨化食品含有大量隐性油脂,容易造成摄入过量。
建议选择橄榄油、茶籽油等耐高温油用于热炒,凉拌优先使用亚麻籽油、紫苏籽油。使用控油壶量化每日用油,避免油炸食品每周超过1次。烹饪时多用蒸煮炖方式,用不粘锅减少用油量。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查看营养成分表,警惕植脂末、起酥油等隐性油脂。定期监测体重和血脂指标,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饮食习惯。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注意饮食健康?
- 2 怎样饮食健康?
- 3 怎样饮食健康呢?
- 4 冬季怎么饮食健康?
- 5 早上要怎样饮食健康?
- 6 如何保护饮食健康?
- 7 节后怎么饮食健康?
- 8 怎样饮食健康又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