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菌群失调的发生

55476次浏览

肠道菌群动态变化是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正常生理过程,而菌群失调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主要与饮食结构改变、抗生素使用、免疫异常、胃肠动力紊乱、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腹泻便秘营养不良等症状。

1、饮食结构改变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会减少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增加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比例。建议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发酵食品如酸奶。胃肠功能紊乱者可短期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

2、抗生素使用

广谱抗生素会无差别杀灭肠道微生物,导致艰难梭菌等耐药菌过度繁殖。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时,可联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预防失调。出现伪膜性肠炎需停用抗生素并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

3、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引发菌群易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微生态平衡。

4、胃肠动力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蠕动异常会使菌群定植模式改变。建议通过规律作息改善动力,腹胀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排空,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调节菌群。

5、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会通过改变肠道环境诱发菌群失调。需优先控制原发病,血糖波动者可选用阿卡波糖片,配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改善糖代谢与菌群结构。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可预防性补充益生菌。出现持续排便异常、营养不良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粪便菌群检测和胃肠功能评估。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肠道微生态状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菌群移植干预。

相关推荐

口腔菌群失调怎么治疗
口腔菌群失调可通过调整饮食、使用益生菌、保持口腔卫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口腔菌群失调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不良饮食习惯、免疫力下降、口腔疾病、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臭、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牙齿敏感、...
如何处理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合理用药、规律作息及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抗生素滥用、饮食结构失衡、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微生态调节剂的选择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微生态调节剂的选择需考虑菌种活性、适应症匹配及个体差异,使用时需注意储存条件、禁忌人群和药物相互作用。常见调节剂主要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等。
如何处理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合理用药、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滥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饮食不当、感染、药物使用、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什么是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是寄生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参与消化、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等生理过程。
排便发绿是什么原因
大便颜色发绿可以分为生理现象,以及病理表现两大原因。第一,生理现象,大量进食富含绿色素的食物,容易引起大便颜色发绿的情况,因为人体消化道,对于色素物质无法分解、吸收,只能通过排泄物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造成此类生理性现象。第二,病症表现病理现象。1.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引起此类症状的发生,常见病症类型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症、肠道黏膜炎症等。因为消化道局部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后,对于肠胃环境以及酸碱平衡,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胃肠液酸性过强会导致体内排泄物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诱发粪便出现发绿的情况,此类病症患者会有腹疼、腹泻、恶心、呕吐、排便不畅等不良症状。2.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胆道梗阻,梗阻以上的胆管压力增高,胆管扩张,最终肝内小胆管,即毛细胆管破裂,胆红素随胆汁流入血液,胆红素升高,则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减少,胆绿素增多则大便可能呈绿色。3.受凉导致,可以采取保暖使身体受热,多喝热水,或者服用药物来对症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2:07

2021-11-05

69676次收听

什么是屎肠球菌
屎肠球菌属于肠球菌属,是人及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屎肠球菌为圆形或椭圆形,呈单个、成对或是短链状排列,没有芽孢,没有鞭毛,为需氧或是兼性厌氧菌。一般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较为敏感。屎肠球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主要通过以下四个同性产生作用。一、快速黏附肠道黏膜,形成肠道屏障保护肠道健康,维持微生态平衡。二、产生乳酸和过氧化氢等物质,可以降低肠道PH值,抑制动物病原菌的繁殖,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肠道健康。
语音时长 02:36

2021-10-15

75111次收听

03:07
经常放屁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生活中经常放屁,还很臭,且病人经常吃完东西就拉肚子,大便一天三四次,甚至更多,最常见的是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与情绪有关。一会便秘,一会拉肚子,可能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但需经过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才能下此诊断。放屁、拉肚子,可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四联、整肠生类等,调节肠道菌群后观察疗效,若疗效差,可中医调理。该情况,观察舌脉,通常易拉肚子,有可能是脾胃虚弱,或脾胃虚寒,少数病人舌头黄、苔厚腻,称脾胃湿热,不同证型,用药处方完全不同,需找准证型,对症下药。
03:12
屎肠球菌是什么
屎肠球菌属于肠球菌属,是人及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屎肠球菌为圆形或椭圆形,呈单个、成对或是短链状排列,没有芽孢,没有鞭毛,为需氧或是兼性厌氧菌。一般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较为敏感。屎肠球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主要通过以下四个同性产生作用。一是快速黏附肠道黏膜,形成肠道屏障保护肠道健康,维持微生态的平衡。二是产生乳酸和过氧化氢等物质,可以降低肠道PH值,抑制动物病原菌的繁殖,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肠道健康。
01:02
水土不服怎么办
水土不服主要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时,首先要补充充足的液体,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夏天遇到水土不服导致腹泻,可以吃藿香正气口服液这类的药物缓解症状。水土不服主要是由于气候或者是环境、饮食习惯等的改变所产生的不适感,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失眠、头昏等。
03:02
屁多是肝不好的表现吗
排气增多更多的是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肠道产气食物增多的表现,一般不是肝不好的表现。首先,第一个就是肠道的菌群失调,有可能就是肠道的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增多,就有可能表现为排气增多的情况。第二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更常见的是饮食结构不太合理,表现就是进食了太多的产气食物。所以屁多更多是肠道的菌群失调,以及是进食了太多产气的食物引起来的,而不是肝脏不好的表现。如果要了解肝脏的话,其实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检查,就是生化的检查以及腹部超声的检查。
02:58
为什么总放屁不排便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产气的食物过多,或肠内的菌群紊乱。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食物,会容易产气增多,如胡萝卜、豆制品、奶制品、包菜、薯类,这些食物都会增加产气的可能性。还有一部分患者长期大量饮酒,或者是长期胆囊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的胰腺炎症,这个时候也会出现胰腺内分泌,或者外分泌功能的障碍,也会引起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不足,也有可能会出现排气的增加。如果饮食调整完之后,还是有很尴尬症状的出现,建议去找消化科医生看一看。
放屁对身体有好处吗
排气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好处。排气属于正常的肠道内的一个功能,由于正常的肠道菌群当中含有产气菌,部分食物代谢以后产生较多的气体,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部分人群因为饮食不当可以出现排气的增多或者减少,患者一般不伴有其他的消化道症状,无需特别的干预和治疗。临床当中,可以通过排气与否来判断肠道内是否有肠梗阻的现象。过量的排气,本身是肠道内产气菌增多、肠道菌群失调的表现之一。按照正常的生理活动即可,没有必要过分的紧张或者增加排气的频次。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0

93322次收听

放屁多吃益生菌管用吗
部分排气增多的患者可通过益生菌来治疗。排气增多的原因当中,有部分人群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产气菌过多导致食物代谢,消化过程当中产生的气体增多,因而出现放屁增多的现象,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产气菌的过度繁殖,从而减少放屁增多。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患者排气增多,并不是由于菌群失调,而是由于食物当中含有较多的容易产气的成分,本身就可以导致产气增多,此时可调整饮食结构即可。长期排气增多伴有腹痛,需要及时的完善胃肠镜,明确诊断后治疗。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97376次收听

胃肠道气体多严重吗
胃肠道气体多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导致出现胃肠道气体多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吃饭的速度过快或者在吃饭的时候说话导致摄入了过多空气,就会导致出现气体增多的情况,另外吃过多的豆制品,淀粉高的食物,也会导致肠胃的气体增多,从而出现胀气的情况。如果胃肠道气体多,还伴随出现大便不正常腹痛的症状,可能是跟肠道菌群发生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一些益生菌或者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合理饮食。可以适当的多按摩肚子,帮助肠胃蠕动,从而减轻症状。
语音时长 01:06

2021-04-22

96969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