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09-1662067次浏览

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这两种药物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药物成分以及所治疗的疾病都是不同的,在使用之前应明确其功能主治,才可以避免不当用药造成的不良后果。

临床上人血白蛋白与丙种球蛋白都是常用的药物,但由于两者的名称十分相近,导致许多人认为这两种药物是一样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用药之前要对药物的功能等进行了解,才不会盲目用药,引起不良后果。那么,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的区别有哪些呢?
  1、成分不同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人体的循环血容量以及维持血浆渗透压。而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丙种球蛋白与白蛋白,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2、适应症不同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因血容量低而导致的休克,比如因烧伤、严重失血等造成的休克,此外还可以用于扩充危急情况下的血容量,还可以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以及因肝硬化、接受类固醇或利尿剂治疗的肾病患者所出现的水肿。
  丙种球蛋白则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免疫球蛋白G亚型缺陷病、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等,还可以用于因重症感染、败血症等造成的免疫球蛋白缺陷病。此外,川崎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用其治疗。

相关推荐

血小板高可以看什么科室
血小板高建议大家在血液科就诊。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升高,和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升高两种情况。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升高,常见于骨髓增殖性肿瘤,比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一些慢性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常出现血小板计数的升高;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一些长期的、慢性的炎症,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一些肿瘤性疾病也就是其他部位的、其他系统的肿瘤,也可以引起继发血小板升高的情况。这时候要根据血小板计数升高的幅度,根据患者其他各个系统检查的情况,必要时候进行血液系统专科的检查,也就是通过骨髓的检查来确定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所以发现血小板升高以后,建议患者首先到医院血液科就诊,由血液科大夫完成患者血小板升高原因的筛查。
语音时长 00:59

2021-12-30

78387次收听

红细胞体积偏低是什么原因
红细胞体积偏低,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铁缺乏以后引起红细胞表面一些改变,也就是红细胞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双凹圆盘状的红细胞,就会出现中心淡染区的扩大,红细胞体积的缩小,出现了平均红细胞体积的降低。经过补充铁剂以后,这部分病人随着血红蛋白的上升,贫血的纠正,红细胞体积多数可以迅速的恢复正常。再一种情况就是地中海贫血的病人,这部分病人是由于先天的基因的突变,体内携带有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地中海贫血基因导致血红蛋白肽链的合成障碍,生成的红细胞体积很明显小于正常的红细胞。在血常规中,可以检测出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少。第三种情况就是一些慢性病的贫血,现在叫炎症性的贫血。最常见的长期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所导致的贫血。这部分病人中,有一部分也可以出现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少。所以出现了红细胞体积的减少,建议病人到血液科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确定导致红细胞体积减小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11

2021-12-30

80981次收听

血常规c反应蛋白偏高什么原因
血常规检查中有C反应蛋白这个指标,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偏高时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系。第一,急性炎症反应,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此时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等病原菌侵入人体以后,会引起急性感染,感染后6小时左右C反应蛋白就开始升高,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很高,特异性差,在感染后48小时内可达高峰,随着治疗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后C反应蛋白量会快速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往往提示处于急性感染期。第二,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和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关系,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这些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第三,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是肿瘤相关疾病造成的,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需要结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可能的病因。第四,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能会引起C反应蛋白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冠心病或者脑梗死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也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在临床上C反应蛋白升高和疾病诊断有关,此外C反应蛋白的定量检查,对于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语音时长 01:41

2021-12-30

74453次收听

血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什么原因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参考范围是5-15μmol/L,如果超过参考值上限了就是同型半胱氨酸偏高,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可能的原因有:第一,遗传方面的因素,基因突变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几个关键酶的活性受到影响。第二,营养不良造成的,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叶酸、维生素,会导致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积聚过多,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第三,肾脏衰竭状态,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如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性肾炎等,导致肾功能失代偿后,也可能会引起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因为肾功能异常后,同型半胱氨酸的排泄途径受到了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容易诱发冠状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栓塞等,此外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痴呆发生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以积极服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3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均衡饮食,营养健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油腻、烧烤类食物,不要喝酒吸烟,药物治疗和饮食注意联合进行,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语音时长 02:07

2021-12-30

85893次收听

03:20
红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红细胞是外周血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位,红细胞偏高一般是指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升高。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计数有性别差异,成年男性参考值是(4.5-5.5)×10^12/L,成年女性是(3.5-5.0)×10^12/L,新生儿是(6.0-7.0)×10^12/L。红细胞计数高于参考值上限就是红细胞偏高的情况。红细胞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血液浓缩后引起红细胞轻度升高,多见于脱水状态的病人,如急性腹泻、大量呕吐、烧伤后或者大出血、手术创伤以后,都可能造成体液丧失过多,此时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量会偏高;另外肥胖人群、长期营养过剩的人群,夏天大量出汗后也会出现红细胞计数轻度偏高,这些都可能和血液浓缩有关。此时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基本都是正常范围。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就好。第二,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长期高原居民,可能会出现红细胞代偿性升高,要适应这种长期缺氧的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红细胞过多的现象不予处理。第三,红细胞计数特别高的情况下,要警惕是否为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长期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减少血栓事件发生,口服羟基脲或者联合使用干扰素,采取JAK2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01:47
血液分析五分类查什么
血液分析五分类就是临床上常说的血常规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五类检查。白细胞分五类,也就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还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引起。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常见于一些病毒的感染,或者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嗜酸细胞比值升高常见于一些过敏性的疾病,过敏性的皮炎、鼻炎、哮喘、寄生虫也可以引起。嗜碱细胞比值升高的情况比较少见,多见于一些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01:50
血小板偏低怎么食补
血小板低进行食补是中医的概念,没有明确的食物可以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出现血小板减少,应该尽快到血液科就诊,根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处理提升血小板。比如最常见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80%以上的病人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常见的病毒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也常能引起血小板的降低。血小板轻度降低不需要补充什么特殊的食物,甚至不需要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02:49
尿镜检红细胞偏高怎么办
尿镜检的红细胞偏高,如果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首先要考虑是感染性的血尿,通过抗感染,血尿就会消失。除了感染相关,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尿,如尿路结石的出血,或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出血。还有一些隐匿性的肾炎、IgA肾病等都可能会有血尿,某些浆细胞疾病,也可以反映出血尿的表现。如果尿镜检出现了红细胞,应该去做形态学的检查,来看是完整的红细胞还是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分辨出血尿的类型。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尿颜色像洗肉水一样,叫肉眼血尿。
02:55
血常规血白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10×10^9个/L,一般认为白细胞小于2×10^9个/L的时候,就是一个偏低的状态。白细胞偏低最常见的应该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在1.5×10^9个/L以下的时候,认为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应该是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感染。还有药物性的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中性粒细胞低到了1.0×10^9个/L以下,还要考虑,粒细胞减少是不是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引起的。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原因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偏低,一般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只要身体没有出现异常症状,都属于正常。如果患者本身身体出现了异常症状,血常规检查发现有嗜碱性粒细胞偏低,有可能是疾病引起。比如某些严重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因为嗜碱性粒细胞中含有很多种活性物质,比如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及慢反应物质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以,嗜碱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参与超敏反应的功能,如果出现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偏低,同时伴有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就可能是过敏因素引起。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20

86953次收听

如何认识ABO血型和RH血型
ABO血型和RH血型都是根据人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类型来认识的,其中比较少见的是RH阴性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型血。而这两种血型相对来说比较好辨别,只需要去做血常规检测基本上可分辨出来。另外,女性在生产前最好也去做血型检测,可避免新生儿溶血状况出现。
急性失血输血指征
急性失血患者是否输血要根据输血指征判断。外伤或者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失血的容量超过20%,一般都需要输血。如果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先要输液,然后根据情况输血。内科疾病引起的大出血,首先要止血和治疗原发病,然后确定是否输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是什么意思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不能直接算出来的,通过间接计算可以算出来,这个值偏低一般是患者身体存在贫血,正常参数值范围不能低于82但不能超过100,平均红细胞体积不论是降低还是升高,都是身体存在贫血疾病的表现。
铁蛋白低是有肿瘤吗
铁蛋白是我们身体当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主要用来储存铁元素,如果患了肿瘤可能会导致体内铁蛋白低,但铁蛋白低却不一定是肿瘤。导致铁蛋白低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肿瘤因素之外,饮食当中缺少了铁元素,慢性出血或者失血性过多,缺铁性贫血等也都是常见的原因。
红细胞压积偏高的危害有什么
红细胞压积偏高的危害有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血流速度减慢、高血压风险增加、血液稀释等。若是出现上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